编辑: hys520855 2018-09-02
高教管理参考 2012年第5期 总第60期 顾问:刘荣万 王羽梅 主编:官建生 副主编: 刘梦溪 曾建平 刘鹏飞 责任编辑:卢剑编辑: 曾宏葡 黄桂兰 韶关学院图书馆咨询部编 二一二年九月十五日

网址:http://lib.

sgu.edu.cn/Article/xxfw/cbkw/glck/Index.shtml 目录【理论与政策】 北交大校长宁滨:协同创新应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 高校协同创新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4 【协同创新与科研】 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

6 产学研 一体化之我见

8 协同创新, 政 用 不可缺

9 政产学研用 一体化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11 探索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 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深入发展

14 重庆交通大学校内试行科技协同创新模式

15 广东筹建首家由高校牵头协同创新中心

16 【协同创新与育人】 多样选择 多元体验 多方收获――上海交通大学学子的夏季小学期体验

17 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

19 高校全员育人机制的构建

21 科教协同:育人新理念

23 沈阳农业大学开辟 第二课堂 培养特色创新人才

24 浙江万里学院: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5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校友讲坛 助推大学生就业

27 高校开 潮课 以什么为标准

28 【实践与案例】 与区域发展 同频共振 ――浙江工业大学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纪实

29 创新平台:从难以为继到成功转型

31 汇聚百校优质资源?提升千企创新发展

34 广东工业大学实施协同创新战略的措施和成效

36 【地方院校经验】 协同创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有可为

38 地方农业高校的发展契机与时代使命

40 【国外经验】 高校教育创新 国外专家来支招

42 【理论与政策】 北交大校长宁滨:协同创新 应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实施 2011计划 是高校的新机遇 问: 2011计划 是继 211工程 、 985工程 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您如何评价这一战略举措? 答: 2011计划 是对 211工程 和 985工程 的发展和延续,三者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211工程 是范围面比较大的学科计划, 985工程 是从 211工程 高校中聚焦国际一流大学的计划, 2011计划 是国家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冲击国际一流的进程中,进行整体提升、聚焦目标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重要推进作用.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校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二是通过高水平的大学为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未来贡献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对高校来说, 2011计划 的实施是新的机遇与新的使命.准确把握 2011计划 的内涵,认真梳理学校在过去10多年中发展的成果、积累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认清高校在当前国家和世界发展中的任务,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学科前沿,把 2011协同创新中心 这个载体建设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同时,提升高校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同时,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迈进. 做好顶层设计是协同创新关键 问: 2011计划 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在您看来,高校怎样改变考核评价方式,真正注重原始创新,注重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度、贡献率并依此评价科学研究? 答: 2011计划 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要求我们在实施计划时既要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又要考虑高校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北京交通大学是第一批参与教育部、财政部 2011计划 试点的高校,围绕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校参与了一系列与 2011计划 相关的重要讨论,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要把目标和架构设计好,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面向学科前沿、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二是要改革机制体制,解决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 要把目标和架构设计好,就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去年高铁 7・23事故 以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遇到了困难与挫折,但中国高铁的发展战略不能变,这是由国家国情决定的.高速铁路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安全,解决国家、行业在这方面的重大需求,就是我们当前协同创新要完成的任务.北京交通大学曾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在信息、交通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完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的 城轨CBTC系统 .成功的实践使我们有信心完成新的目标,但经验也告诉我们,满足行业重大需求既要 顶天 还要 立地 ,即既要实现技术创新,又要解决实际问题,使之得到应用,因而需要更为科学和合理的顶层设计. 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解决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高校要作出积极尝试.去年6月16日,刘延东同志在北京交大调研时特别强调,北京交通大学这样的行业院校应该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走在前头,要积极地探索一条有益的道路.我们在财政部的十年的先期试点CBTC项目中,完成研究攻关工作后,在试验阶段、示范工程阶段分别请不同企业来牵头,自己甘居后方做后援,体现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优势,最终形成合力,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从创新到应用的全过程.我认为,高校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一定不能有 包揽 的思想,也不要计较能不能牵头,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明确自身定位,谁有优势谁牵头,这样才能达到协同的既定目标,从而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是协同创新的难点 问:当前面临着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以及科研资源配置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您认为,怎样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答:协同创新要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这样的项目通常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需要高校有眼光、有魄力、有协调能力、有承受失败的勇气,同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与制度来保证. 在协同创新中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不可能是短期能够完成的工作.因而对科技创新的成果、科研人员的工作,评价不能急功近利.在这样一个重大的项目中,每个人的贡献都是不一样的,工作内容各有侧重,但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管理和评价必须分类进行.从事应用研究的教师不适合用论文作评价标准,真正搞基础研究的教师可能一两年就可以完成一篇较好的论文.而如果在协同创新中选题的方向、承担的任务是一个硬骨头,那就有可能三五年中一点成果也没有.所以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对同类型但不同内容、不同方向的工作,要具体细化并实行不同的评价方法. 2011计划 对于如何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体制壁垒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要解决高校目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科教分离、科研成果无法转化等问题,需要解决好四方面的问题:第一,把握科研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规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