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2018-04-28

(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酝酿和形成中有大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使党和革命遭到大失败.党史上流行的说法是,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白区几乎损失100%;

30万红军只剩下3万,30万党员也只剩3万;

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只剩下陕北一块.王明作为葬送革命的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罪莫大焉.对这样的革命罪人,人们恨之犹恐不及,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去关注他还做过些什么好事,甚至明知他做的是好事也刻意不讲.如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时,只讲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贡献,却对瓦窑堡会议实现策略转变依据的是王明起草的《八一宣言》只字不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实事求是研究党史,开始注意到王明思想的变化,肯定了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酝酿和形成中的历史作用,但肯定得还不够.客观地说,王明在党的策略转变中是立了大功的.因为党的策略转变从1933年1月开始到1935年12月,历时3年.整个看这期间统一战线策略的变化,可以看到几乎每一重要进展都与王明有直接关系.王明能在这个问题上先知先觉,和他所在的环境有关.当时他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在共产国际七大上当选为共产国际书记处候补书记.而当时共产国际正在实行由阶级对阶级的策略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转变.王明非常了解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因此他能先于国内的领导同志形成抗日统一战线思想,并把它运用到对中国革命指导中来.这一时期,他起草和向国内发回不少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的文件.其中重要的有:1933年1月17日制定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宣言――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这是党在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战火烧向华北的民族危机之际发出的策略转变的第一个文件.有的学者据此认为王明是中共领导层中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第一人,恐怕是事实.还有一个是1933年1月26日发出的《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指示信.这封信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实际是王明起草的,对东北党组织实现策略转变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个是1933年10月王(明)康(生)指示信,阐述了组织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与运用统一战线的具体步骤,把统一战线的对象扩大到愿意抗日的除国民党外的党派、团体、中间势力及上层人物.随指示信发来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经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引起了轰动效应.这些文件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 左 的东西,但大方向是正确的,对国内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1936年6月3日,王明和康生发出的《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对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在王明主持起草的统一战线文件中,最著名的是1935年8月1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指出:中华民族 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八一宣言》抓住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明确了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强调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符合实际的. 在对《八一宣言》这个历史文献的评价上,过去因为主持起草的人是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王明,而没有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史研究中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往往只讲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瓦窑堡会议决议依据的王明起草的《八一宣言》只字不提,甚至因为王明在抗战初期的统战工作中犯了右倾错误,而认为《八一宣言》就是右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实事求是地研究党史,开始注意到王明思想的变化,对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酝酿和形成中的作用由有限的肯定到比较肯定,但仍然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评价《八一宣言》,不应以其出自何人之手为评判标准,而应用实践来检验,看它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在党的策略转变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我们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就应当说《八一宣言》抓住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强调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非常正确的.虽然由于王明长期生活在国外,《八一宣言》对 九一八事变 后国内各阶级和党派政治态度的变化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但瑕不掩瑜,这些不足以影响它的价值.《八一宣言》是1935年10月1日发表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办的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报》第10期上,到年底已在北平、上海、天津、南京、太原等主要城市广泛流传.到1936年春,就连一些最边远的地方如海南岛也看到了这个《八一宣言》.除中国国内,它也在海外40多个国家的华侨中广泛传播.所以说,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关键时刻,《八一宣言》确实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转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八一宣言》推动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爆发.1935年华北事变后,华北沦亡危在旦夕.北平爱国学生痛感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于是渴望组织起来抗日救国.但是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北平的共产党组织遭到破坏,党与学生运动的联系相当薄弱.正在这时,《八一宣言》传入北平.据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宋黎回忆,东北大学 有的同学从北京饭店楼下的法文图书馆发现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