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7-09-25
授课章节 6.

此《爱》,非爱 教学资源 视频资源: 泛雅平台上《张爱玲研究》在线课程视频资源上:学术视野中的张爱玲. 文献资源: 1. 陈子善.《记忆张爱玲》.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06年03月.

一、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张爱玲的情感经历理解张爱玲的情感观,并让学生体会散文《爱》的真正情感. 2.通过张爱玲《爱》的艺术把握,解读《爱》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义. 3.分析《爱》中最煽情的爱,进而体会爱之悲剧意蕴.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散文 《爱》 发表于

1944 年4月,张爱玲时年

24 岁,刊载于上海《杂志》,全文

342 字.正是坠入胡张之恋,爱得飘飘欲仙之时.有的论者据此认为 张爱玲是相信爱的,在她的小说里被解构的千疮百孔的爱在这里却化为一分简单而永恒,古朴而新鲜的心灵契合之美 . 在结合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以及小说文本的背景上再仔细研读《爱》,文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整个文本中始终未建立爱情关系,女主人公未获得爱情主体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用 爱 来命名实为牵强.根据文本叙述,《爱》中男子的确曾出现在女孩的生命中,但作为爱情关系而言,他始终处于缺席位置,从未参与过女孩的爱情行为,更进一步说,《爱》中的情感关系只不过是女孩单方面的爱情臆想、爱情言说.从这个角度切入文本,《爱》就是一个女性莫须有的单向情感故事,甚至连单恋都谈不上. 《爱》即是采用了女性单一叙述视角的个人爱情体验和认知.这种视角的选择决定了男性在《爱》中只是一个女性主观情感支配下的被叙述对象,男性主体形象缺失,沦为一个符号空洞存在,男性在两性爱情中的行为和主观态度完全存在着被女性改写和重构的叙述可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爱》中一句话很熟悉: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 哦,你也在这里吗? 但是都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结合散文《爱》的全部内容,才能理解张爱玲写作的深层次目的.学生只能从表面上理解《爱》,不能透过文字背后体会张爱玲的一贯写作特色. [应对方案]: 让学生从张爱玲一以贯之的美学特色体会张爱玲散文《爱》的悲剧意识和情感基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散文《爱》的文本解读;

散文《爱》最煽情的爱 难点: 冰山下的无爱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采用探讨式教学法,让学生共同探讨到张爱玲散文《爱》的艺术欣赏中来,并结合在线课程进行移动教学,充分利用 互联网+ 教育的优势实现翻转课堂教学.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 从张爱玲的情感经历导入课堂,特别是张爱玲1944年与胡兰成签订终身,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透露了张爱玲的爱情观.从学者解读和朗诵《爱》的视频资源引入课堂,增加形象生动性. 知识讲述: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 噢,你也在这里吗? 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1.张爱玲此时此情――《爱》 散文 《爱》 发表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