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2016-07-06

~114°05'

,北纬29°26'

~31°37'

.境区东西最大横距约274.8km,南北最大纵距约130.2km,呈带状分布.荆州以地临江、高陵环抱、襟江带湖、平畴广川、气候适宜、物产丰美,形成了长江水道、平原陵阜、江汉水乡等鲜明的城市自然特色. 从区位关系看,荆州处于我国中部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扩散区域,处在武汉都市圈与宜昌都市区的联结轴线上,是武汉都市圈和宜昌都市区的重要联结点,在城市等级上与宜昌、襄樊属于同一级别,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荆州在湖北省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荆州与湖南省的岳阳和常德相接壤,是长江流域经济体系中的中部核心城市. 1.2项目区位 为了构建良好城市滨江风貌,市政府开始着力打造荆江风情带的建设,荆江风情带滨临荆州市中心城区的长江岸线,东至盐卡,西至两江运河,总岸线长度约21.5公里,通过堤顶公路,东可直达江陵县,西可达宜昌,南渡长江可达公安,交通及区位条件良好. 荆江风情带核心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最南端,东至柳林洲大市场,西至学堂洲围堤,岸线长度约6.4公里,总用地面积约为157.58公顷,是我市中心城区的的南大门. 洋码头片区作为荆江风情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临江仙公园、万寿宝塔公园、荆江园、望江花园后,我市即将重点建设的区域,地块东至柳林洲大市场,西至沙市汽渡码头,岸线长度约2.0公里,总用地面积约为67.5公顷. 城市发展概述 2.1荆州历史沿革 荆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荆州地域文化,全面展示了其在以码头、古代军事文化为源头,三国文化为核心,宗教文化为典型,蕴厚延绵的巨大历史成就. 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 ,为古九州之一.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从周庄王8年,楚文王熊 始都郢 ,把都城从丹阳(秭归亦云枝江)迁至纪南城,到秦昭襄王29年秦将 白起拔郢 ,楚顷襄王迁都陈,楚国共有20个王在此建都,历时411年.在此期间,楚国先后兼并了50多个诸侯国,疆域北至黄河,南至两广、云南、东到海滨、西达巴蜀,几乎统一了中国整个南部,成为 春秋五霸 、 战国七雄 之一.楚国都城纪南城是当时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商贾云集. 荆州城与纪南城相距4.5km,据《后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周夷王7年,楚熊渠立长子康居江陵,为句禀王,在西周厉王时期出现了最初的城廓.春秋时,楚成王在此修建渚宫,战国时期成为楚都的官船码头,进出长江的门户. 秦统一中国后, 分郡县置江陵县 (《水经注・江水》),西汉项羽封楚将共敖建临江国,都江陵,进而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后改为郡治.三国时,刘备借荆州,派大将关羽镇守于此,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江陵属吴国南郡,郡治转至江南公安.西晋太康元年复为郡治,东晋安帝在江陵恢复帝位,南北朝仍为郡治,梁承圣元年,元帝肖绎派大将陈霸先平定候景之乱,定都江陵,成为长江流域三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圣3年,被其侄肖祭勾结北朝西魏于瑾攻灭,肖在江陵称帝史称后梁.隋开皇13年,肖曾孙肖铣据南郡称梁国都江陵(《隋书》). 唐朝武德4年,改南郡为荆州,治江陵.中唐时期被定为 陪都 .五代十国时期,高季兴父子据荆州,称南平国,都江陵.北宋初年,全国分为15路,设荆湖南、北两路.雍熙年间,两路合并置荆湖路,治所江陵府.至道三年,复分为南北两路,荆湖北路治所在江陵.元朝时期,因元文宗图贴睦尔发迹于江陵,入主大统,江陵路遂改名为中兴路.自此,荆州开始成为地方二级行政区.明、清之际,荆州沿元朝体制,作为二级行政区,隶属于湖广布政行司. 据史料记载,沙市亦有四千年以上的可考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开拓生息.春秋战国时期沙市名江津,当时已为水陆交通交汇之地.至秦时改名津乡,沿用至三国时期,晋复名江津,沿用至隋代.晋室南渡之后,北方豪族南迁,沙市人口急剧增加,形成了 荆南井邑,十倍于初 的规模.唐代,沙市始称沙头、沙市市,其时已发展成为一个市镇,属荆州江陵郡江陵县.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长江古河道的变迁,沙市逐渐发展为江汉平原的经济中心.明末清初,开始向商贸、手工业双重中心功能转变.1895年5月,沙市被辟为通商口岸;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