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6-02-23

6 大夫第 思明区鼓浪屿街道海坛路58号 清代 鼓浪屿大夫第即黄旭斋宅,黄旭斋建于清嘉庆元年(1769),因黄旭斋的儿子黄昆石官至盐运使、中宪大夫而得名 大夫第 .建筑坐西南朝东北,由前、后两落大厝组成的四合院及左右护厝组成,总面宽25米,通进深20米.前落大厝面阔3间,前为横向檐廊,中为厅堂,两侧边房,硬山顶,燕尾脊,后落大厝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顶,燕尾脊.左右护厝面阔6间,进深1间,各为相对独立的小房厅,马鞍形屋顶,是一幢传统的砖木石结构的典型闽南红砖古厝民居. 南面、北面至海坛路,东面、西面至该文物围墙.

7 黄氏小宗 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市场路66号 清代 黄氏小宗为小合院,坐西南朝东北,包括居中的主体祠堂建筑和后院的小平房,院落总面宽12米,通进深22米,占地面积约264平方米.祠堂建筑前部为小庭院,后部小天井,左、右弄巷,四周贯通.前院墙中部开院门,花岗岩门框上保留原有石匾 黄氏小宗 ,主体祠堂建筑仍基本保持闽南传统砖木结构的古厝形式,面阔3间7米,进深2间8米,前为横向檐廊,并有左、右二根挑檐柱,柱下有雕花石柱础;

厅堂内为抬梁式梁架,屋顶为硬山顶,瓦楞屋面,燕尾脊. 南面至市场路,西面至中华路,东面由文物本体外延8米,北面至该文物围墙.

8 吴氏宗祠 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康泰路97号 清代 此建筑为二层楼结构,坐东南朝西北,平面布局仿自一般祠堂布局,前、后二栋(前、后厅),中央为天井,两侧廊道相连.建筑面宽14米,进深30米.一楼为以花岗岩为主外墙,厅内为钢筋混凝土承重柱;

二楼为胭脂砖外墙,厅内为闽南传统木结构的木柱抬梁举架,屋顶为歇山顶筒瓦屋面.吴氏后裔现仅少数居于岛内,多移居海外. 四周至该文物围墙.

9 西班牙船长墓 思明区鼓浪屿街道田尾路8号万国俱乐部大楼南侧60米山坡 清代 2007年7月鼓浪屿观海园度假村有限公司对园内山坡草地进行修整时,于田尾路路头东侧小山坡发现墓碑,为墓址所在地.碑面铭文刻有 十 字纹和大写外文字母12行,最下刻有

1759 ,经考证,此墓为西班牙船长墓. 以墓穴为中心,向四周外延20米.

10 德国领事馆遗址 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复兴路68号1864年 建筑坐西朝东,前有花园,四周院墙.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上、下二层,地下隔潮层.上、下二楼均为四周拱形回廊相通,廊道为木条天花板.内部正中有前、后厅,两侧对称房间,房内设有壁炉,屋顶前部为平台,后部为前后两坡屋面,两侧开有气窗,屋面立二根烟囱.建筑南侧二楼外墙保留有原来插立旗杆的铁箍.同治三年(1864年),德国派领事到厦门,首任领事巴仕楠.此建筑曾作为德国领事馆代办处,代行德国领事职务的德国人住在该建筑. 东面至该文物围墙,西面、南面至复兴路,北面至复兴路74号围墙.

11 英华书院旧址 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安海路6号 十九世纪末 建于十九世纪末,系文艺复兴风格的外廊殖民地建筑.该建筑为一座二层的英式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前有庭院,二楼廊道外墙正中有灰塑 吴添丁阁 三字.该楼红砖墙体,白灰墙面,两面坡屋顶,装饰古朴素雅,个性鲜明,是鼓浪屿保留的极少数同类别墅之一.1898年,基督教伦敦差会传教士山雅谷与长老会及美国归正教会在此创办 英华书院 ,初名 中西学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中西学 改由英长老会接办,迁入笔山东麓今厦门第二中学所在地,1924年改名英华中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鼓浪屿,英华学院停办.1945年9月学校复办,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办,后与厦大校友中学、厦门女子中学合并,改为厦门第二中学.此建筑一直成为二中教师的宿舍. 南面至安海路,其余三面至该文物围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