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2013-02-21

另一类就是国别史,按时国家来记载历史的,比如说像《国语》,像《战国策》.没有纪传体的通史.所谓纪传体就是按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这一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不过《史记》是纪传体的通史,其他诸史都是纪传记的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历史. 《史记》和其他的史书虽然都是二十四史,但是有很大的差别. 第一点,《史记》充满了爱憎之情,这一点是其他史书不具备的.本来一个史学家记述历史只要求客观地、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记述人物的时候,往往带着作者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他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写项羽,《李将军列传》写李广,对这些人物的记述,《史记》可以说写的是悲歌慷慨,荡气回肠,非常令人感动. 《史记》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对人物的记述融入了很多文学的手法.比如说 鸿门宴 , 鸿门宴 一直被选为我们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达半个多世纪. 鸿门宴 简直就是一部小说. 第三,《史记》还起填补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人物史的空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史记》的话,我们中华民族很多伟人我们今天就不知道了.比如说《论语》的作者孔子,司马迁在《史记》中间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划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的第一部,也是最权威的一部人物传记.《史记》还融入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批判,这一点就更不简单.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司马迁在《史记》中间批判最尖锐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第二个是司马迁生活的当代皇帝汉武帝.一个史学家敢批判开国皇帝,敢批判自己的顶头上司,这是了不得的.没有胆量是不敢写的,司马迁既写了汉武帝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的他的事迹,同时也写了刘邦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写了他很多不良的记录.至于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史记》的实录精神,批判精神,这么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是谁来完成的呢,是司马迁. 司马迁的身世其实并没有特别之处,他是一个史官家庭,行过万里路,读过万卷书,双师从过当时的一些名师,这都是当时的一些普通的史官所具备的.那么是什么事件让司马迁完成了一个巨变,由一位普通的史官,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呢?是命运. 画外音: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史官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史官.司马谈去世之后,司马迁继承了他父亲的职务,继续在汉武帝朝担任史官.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迁阅读了大量的宫廷藏书,这些都为《史记》有写作做了准备.但是,如此家学,如此经历,如此条件的史官在中国封建社会不足为奇.充其量,司马迁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史官而已.那么,是什么事件使司马迁完成了由一位普通史官到伟大史学家的转变呢?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时期,因为外交上的失败,汉匈关系又紧张起来,汉朝与匈奴的战端重开,汉武帝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然而就是这次与匈奴开战,引发了后来司马迁命运的转变,那么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到底是什么事件改变了司马迁的命运轨迹呢?这个事件发生在汉武帝的天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这一年,汉武帝派了一位将军叫李广利,此人是汉武帝最宠幸的爱妃之一李夫人的长兄,就是他最喜欢的嫔妃李夫人的哥哥,让李广利带领军队去攻打匈奴.当然汉武帝的主观目的是想让李广利借着军功封侯.同时,为了保证李广利从军的顺利,汉武帝让当时的一位名将叫李陵,让李陵去为李广利搞后勤保障,史记的记载叫 将辎重 ,就是去做后勤保障.但是李陵不愿意这样做,李陵公开提出来,他愿意带他的五千步兵单独出征,以分散匈奴对李广利的军事压力.这件事情,让汉武帝心里很不满.武帝就觉得李陵太不给面子,所以就告诉李陵,我没有多余的骑兵配给你.那言外之意说,你要出征你就带你的五千步兵出征.就在这种情况下,李陵就带着他的五千步兵出征了.当然李陵出征的开始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而且李陵还马上派人回来,画了地图,回来向汉武帝报告了进军顺利的情况,武帝也很高兴. 但是后来的情况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因为李陵的五千步兵,遇见了匈奴大单于带领的三万匈奴的主力.李陵确实很能打,李陵的五千步兵把大单于的三万军队杀死了几千人.大单于兵力虽然是六倍于李陵,但是占不到便宜,所以匈奴的单于就觉得李陵这个步兵太不简单,一怒之下,因为他觉得我三万人打不垮你的五千人,心里过不去.紧急之下,他又把左右贤王调来了八万军队,加上大单于的军队一共是十一万骑兵,对付李陵的五千步兵.李陵在这种情况下是且战且退,而且是越战越勇,最后打到匈奴的大单于都觉得这个仗打不下去.大单于就准备撤兵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意外的突发事件,这个事件,就是李陵有一个部下,受了他上级的侮辱,这个人一怒之下,去投靠了匈奴的单于,叛逃了,然后,就报告了李陵这个军队的两个重要的绝密军情.第一,李陵没有后援部队,你可以放心地打,他没有后援.第二,李陵的这个步兵之所以能够打,主要依靠的是他有一种可以连发连射的弓箭,叫弩机.它就是一种弓箭的升级改造版本,这个箭它用机器发射,可以连发连射的,说他弩机的箭快要用完了.这样一说,这个匈奴的单于就觉得有希望了,也不撤兵了,然后集中他的军队对李陵发动总攻.而且李陵的军队当时行进在山谷里,这个单于的军队,匈奴的军队,是在两边的山上,往这个山谷里面扔这个大石块,所以李陵剩下的三千士兵伤亡惨重,这个仗打不下去,而且箭没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陵就觉得打不下去,分散突围吧.突围的时候,最后他的三千士兵中间只有四百个人逃回来了.李陵的副手阵亡了,李陵是被俘投降了,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李陵事件. 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到汉武帝的耳中的时候,汉武帝是震怒,非常生气,大臣们看到皇帝生气了,舆论是一边倒,大臣们纷纷要求要严惩李陵.就是在这个时候,汉武帝看见了他身边的司马迁,因为司马迁作为太史令朝议的时候他是要参加的,他问司马迁什么看法.司马迁看见武帝非常生气,他为了宽一宽汉武帝的心,司马迁就讲了三点:第一,李陵是个国士.国士是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称之为国士,李陵是个国士,他一心一意想的就是报效国家,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单于打了十几天仗,且战且退,他杀的敌人远远超过了他五千步兵的人数,他立下的功劳也足以告慰天下.第三,司马迁认为司马迁不是真降,是伪降.李陵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会找机会报答汉朝的. 本来司马迁说这几句话,是想宽汉武帝的心,同时也为李陵做一点开脱,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个话刚刚落地,汉武帝是龙颜大怒,立即把司马迁下到牢狱之中,定为诬上,就是诬陷皇上.这是一个非常重的罪啊,诬上罪处理的决定,死刑.司马迁就因为李陵之祸一下子被打入死囚牢,判了死刑. 按照汉代的规定,判为死刑的人有三种选择:第一,伏法受诛,就是等着被处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