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12-06
7.

1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增强防范灾害的意识,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教学用具: 仪器:酒精灯、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 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石头、热水(60 ℃以上)、氧气. 教学过程: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振奋人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奥运圣火的点燃仪式把开幕式带入了高潮,而熊熊圣火燃烧了16天.圣火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16天后怎么才能熄灭圣火?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 【思考、交流】请同学们结合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刚才观察的几组燃烧情况,你能否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呢? 【交流、表达】 学生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教师补充给燃烧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板书】 一.燃烧: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组织猜想】燃烧有造福人类的一面,要利用燃烧,我们就要研究燃烧的条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

学生热烈讨论,并作出猜想: 需要能燃烧的物质 需要氧气 达到一定的温度 【制定方案,设计实验】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的假设需要利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请大家根据已有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学生热烈讨论,并制定实验方案: 用酒精灯对石头和白磷加热 将白磷放在60 ℃的热水中 .. .. ..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实验方案的原则,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方案的讨论,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 【小结并板书】 3.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助燃物(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人们也会因为用火不当和失控而引起灾难.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怎样灭火呢? 【思考】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 随后,交流,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学生1:用水浇灭 学生2:用嘴吹灭 学生3:用湿布盖灭 学生4:用剪刀剪掉蜡烛的灯芯 学生5:用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灭火 【板书】 二.灭火的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者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助燃物(空气、氧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万一发生火灾时,你应采取什么措施? 【多媒体播放课件】火灾现场逃生的动画. 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认识一些和消防有关的图标.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防患未然.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判断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的现象. ②氧化反应都会引起燃烧. ③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2、为什么酒精灯用火柴就可点燃,而煤却不能呢?

3、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时,为什么一扇就灭?

4、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①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②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③由于电线短路而发生火灾. 板书设计 7.1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3.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助燃物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总结: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可燃物才能燃烧.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空气 3.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