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11-08
《老王》:教学反馈记录 时间:2011年12月13日下午13:45―14:25 地点:仁和中学初二(十一)班 授课人:王丽娜老师 反馈人: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阚维老师 杨绛的文章,以在朴素的文字中表现作者情感著称.

她的《老王》一文,是通过自述的方式,写出了荒唐年代中知识分子与劳动阶层小人物之间因为隔阂,没有能够理解老王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感激之情,导致自己内心的愧疚.王老师执教的《老王》一课,脉络清晰,通过帮助学生梳理"我"与老王交往这条叙事主线,让学生分析"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促使学生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老王的人物性格和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何以"愧怍". 王老师的课体现出两点比较突出的优点: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者愧疚情感的源头上,循循善诱,体现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清晰了解. 二是王老师以情感为主线,通过理清情感线索,抓住"愧怍之情"这一全文的核心,让学生体会从"同情"到"感动",从"感激"到"愧怍"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建议王老师在执教过程中,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的表述上,从逻辑关系上说是交叉的,特别要提醒王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该注意条分缕析,这样可以在教学的设计上更加清晰.建议进行如下调整: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清记叙文的叙事线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整体感知能力和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通过提炼关键词句、核心内容等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对记叙文文本理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喜爱以杨绛为代表的现代散文,领悟此类散文的淡雅风格;

更能通过课文的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平等对待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关怀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培养良善与关爱的价值观. 二是提升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杨绛此文的写作背景是对文革前和文革中作为知识分子的主人公对劳动人民涌泉相报的感情未能充分理解,而心怀的内疚.授课时,尽管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了老王的"老实、善良",但是没有能够解析出处在被"污名"、"边缘"和"穷困"多种境遇中的老王,对知识分子的点滴照顾,体现出的全心报答;

也折射出在动乱年代中,知识分子与底层民众之间的隔阂,这正是作者敢于直面自己,通过回忆文字,剖析自己灵魂,深感"愧怍"的根源,也是杨绛此文的深刻之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