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2022-10-29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2008年3月 课程介绍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概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第一节 ISO14000系列标准概述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由来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ISO14000系列标准特点

一、ISO14000系列标准的由来 1972年6月5日 成立了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且在此次布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983年 组建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 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1991年ISO建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SAGE)1992年6月3-14日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关于环境与发展宣言》、《21实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森林声明》5个文件 1992年英国标准化协会(BSI)发布了BS775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并于94年对BS7750进行了一次修订1993年6月29日 欧共体理事会公布了(EEC)NO1836193 《关于工业企业自愿参加环境管理与环境审核联合体系条例》除英国、欧洲外,加拿大等国也制定了类似标准1993年6月ISO成立了TC207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96年10月正式颁布了五项标准

二、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什么是ISO14000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一个庞大的标准系统ISO为ISO14000系列标准预留了100个标准号ISO14000是环境方面标准的总代号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标准号分配 分会 名称(标准子系统)标准号SC1 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14009SC2 环境审核(EA)14010-14019SC3 环境标志(EL)14020-14029SC4 环境行为评估(EPE)14030-14039SC5 生命周期评估(LCA)14040-14049SC6 术语和定义(T&

D)14050-14059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 14060WG2 可持续森林备用 14060-14100 ISO14000标准结构―按属性 基础标准子系统:术语和定义 基本标准子系统: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 环境审核 环境标志 支持子技术系统 环境表现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 ISO14000标准结构―按功能 环境管理体系 评价组织 环境表现评价 环境审核ISO14000 生命周期评价 评价产品 环境标志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

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 1996年ISO/TC207制定并颁布了5个标准: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4-1996 idt ISO14004 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GB/T24010-1996 idt 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 通用原则GB/T24011-1996 idt 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 审核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审GB/T24012-1996 idt 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 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2002年颁布了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取代了6个标准 :ISO14010,14011,14012,10011-1/2/3我国于2003年将其转换为GB/T19011-2003的国家标准 2004年对ISO14001,ISO14004进行换版,同年我国等同采用为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 ISO14000系列标准特点 ? 自愿原则 ??广泛适用性 ??灵活性 ??兼容性 ??全过程预防 ??持续改进原则 术语与定义 ISO14001标准的要点内容 ISO14001标准要素间的关系

第二节?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 理解要点 术语和定义 环境:组织(3.

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3.16)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5)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3.16) 的环境因素(3.6 )给环境 (3.5)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因素描述(例)组织的过程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锅炉燃烧(活动) SO2大气排放 酸雨 电冰箱(产品) CFC使用 破坏臭氧层 冰箱售后服务 降低噪声 维护用户健康 (服务) 环境因素举例 ?SO2的排放 ?石棉废弃物的处置 ?过期药品的处理 化学品的泄漏 ?空油漆桶的处置 地下油库的爆炸 ?汽车尾气的排放 1211灭火器的使用 ?CFC的逸散 ?含PCB的废变压器的处置 ?电能的消耗 ?含银废水的排放 ?电池的废弃 ?废乳化剂的排放 ?发电机噪声的排放 环境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 (3.16)的环境绩效(3.10) 正式表达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 (3.9) 和环境指标 (3.12)提供了一个框架. 环境方针的重要性 是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是一个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行为的意图和原则的声明. 为组织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一个框架. 是实施与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动力,具有保持不断改进环境行为的作用. 环境目标 组织 (3.16) 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环境指标 由环境目标 (3.9)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 (3.16) 或其局部. 案例环境方针承诺:能源消耗最小化初评:生产过程存在较大节电潜力重要环境因素:节省电耗目标:99年比96年单位产量减少电耗20%指标:97年比96年减少5%(千瓦时/产量)98年比96年减少10%99年比96年减少20% 环境绩效 组织 (3.16) 对其环境因素 (3.6) 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3.16)的环境方针 (3.11)、环境目标 (3.9) 、环境指标(3.12) 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相关方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供应方 ?顾客、消费者 ?政府立法者、监督者 ?投资者 ?员工 非政府组织、环境团体、当地居民 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 (3.16)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 (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3.6).注1 :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2 :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 )、过程和资源. 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 (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持续改进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 (3.8) 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 (3.16) 的环境方针(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0) 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PDCA 循环组织结构和职责环境方针 PLAN DO 培训、意识与能力环境因素 信息交流法律与其他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目标和指标 文件控制环境管理方案 持续改进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监测和测量管理评审 纠正与预防措施 ACT CHECK 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图

二、标准的理解要点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1.建立:是从决定开始到形成文件化的体系 2.保持:是体系的实施及对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改正,在新情况出现时的调整修订,以及必要的支持性活动. 理解要点(1): 理解要点(2): 本标准要求组织:a)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

b)识别其过去、当前或计划中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 环境因素,以确定其中的重大环境影响;

c)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

d)确定优先事项并建立适宜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e)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目 标和指标;

f)开展策划、控制、监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审核和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遵循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g)有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作出调整的能力. 理解要点(3): 确定EMS范围覆盖范围由组织决定,应明确并形成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的可信性取决于边界的选取,若组织的某一部分被排除在环境管理体系之外,组织应当能对此做出解释;

边界一经确定,组织在此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包括在环境管理体系内;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2 环境管理方针 适宜的方针体现在:(内容)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方针在体系覆盖范围内,适合组织特点并意义明确、易于理解;

体现出3个承诺;

为目标、指标的制定和评审提供框架;

方针应:(管理)形成文件;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可为公众所获取;

定期评审与修订. 理解要点(1): 理解要点(2): 组织制定环境方针时应考虑:该组织的任务、前景、核心价值观和信念;

与组织的其他方针(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相协调(若是更大组织的一部分,应在后者环境方针的框架内,并得到上级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