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2019-05-13

21 100-120次/天22 80-100 次/天23 60-80 次/天 根据能量释放的特点 主震型地震 60%震群型地震 30%单发型地震 10%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已有断裂带易发生地震,特别是活动性大断裂带的两端、转弯部位.重力、磁力异常部位、莫霍面陡峭部位等.世界范围内,地震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带形分布两组主要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80--90)%,沿南北美洲西海岸、阿留申群岛,转向西南到日本列岛,再经我国台湾岛,到菲律宾、新几内亚、新西兰. 欧亚地震带,西起大西洋的亚速岛,经意大利、土尔其、伊朗、印度北部、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过缅甸、印度尼西亚. 我国处于以上两大地震带之间 台湾属环太平洋地震带 西藏属欧亚地震带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地震活动带东非洲地震活动带我国的地震活动呈带形分布,主要地震带有两条:南北地震带:北起贺兰山,向南延伸至六盘山,穿越秦岭,沿川西至云南省,地质构造复杂,有一系列大断裂带、断陷盆地.东西地震带:主要有东西向两大构造带北方的一条:沿陕西、山西、河北北部、辽宁南方的一条:自帕米尔高原起,经昆仑山、秦岭,到大别山我国的地震活动相当频繁,除个别省份(浙江、江西)外,大部分地区发生过强烈地震.如台湾、新疆、西藏、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曾经发生过较多的破坏性地震.我国的6个地震活动区1.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地震区2.喜马拉雅山脉地震活动区3.南北地震带4.天山地震活动区5.华北地震活动区6.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 1-2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震源:地震发生的部位.不是一个点.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附近地面运动最强烈,极震区.震中距:场地上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等震线:将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震源深度(h):震源到地表的垂直距离.h 300km 深源地震地震波:由震源释放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叫地震波.弹性波. 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 面波:只在地表面传播的波.是体波经多次反射、折射后在地表形成的次生波.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运动方向一致.压缩波(P波)周期短、振幅小.在固体中、液体中、气体中传播 横波: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运动方向垂直.剪切波(S波)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根据弹性理论 纵波波速和横波波速 E--介质的弹性模量 ?--介质的密度 ?--介质的泊松比 G--介质的剪切模量显然有 注意:剪切波速是介质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在地基土的力学性质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地基强度的指标.建筑抗震规范以剪切波速对场地土进行分类. 面波分瑞雷波和乐甫波瑞雷波:波在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与地面的法向组成的平面内做椭圆运动,而在该平面垂直方向没有振动.乐甫波:波在传播时,质点在地平面内产生与波前进方向垂直的运动,地表呈蛇形运动.面波随深度增加振幅急剧减小.面波周期长,衰减慢,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面波的波速所以有强震记录: 纵波先到,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地面产生竖向运动 横波产生水平运动 面波产生竖向运动和水平运动 面波和横波对建筑物破坏最严重1-3 地震震级、烈度、近震和远震

一、震级 指一次地震的大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度量单位.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李氏震级.1935年由里希特(C.F.Richter)提出的定义:距震中100km处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值A 强调标准地震仪(自振周期0.8,阻尼系数0.8,放大倍数2800)A以?m计2001.1.26印度古吉拉特邦地震:印度公布6.9,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公布7.9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公布7.8. 如果设置的地震仪震中距不是100km,用的地震仪也不是标准地震仪,须修正.震级与能量的关系(Gutenberg and Richter)E的单位为尔格.上式给出了震级与释放能量的关系.由公式可以看出,震级差一级,能量差32倍.震级是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仪与强震仪 地震仪 强震仪 位移 加速度 长期运行 触发 小震 大震 地震学用 地震工程(抗震)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