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2019-04-29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

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1.能结合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写法,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课文内容.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感情. 8月29日,市城管局发布消息称,引入市场机制、高科技治街头"牛皮癣",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这一创新的工作方法走在全省前列. 读下面的新闻回答,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真、快、简)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头一两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是指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认为重要的字词.2.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芜湖 荻港 溃退 歼灭 要塞 崭新 噙着 永载史册 阻遏 星宿 气势磅礴 回肠荡气排山倒海 高屋建瓴 瑰宝 wú dí kuì jiān sài qín zh?n zài 读一读 词语识记 横 长江 锐不可 百年 桑举世 目 一国两 循渐渡当沧瞩制进序词语识记 填词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问:从文章中找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用一句话或一句短语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问: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上内容的两句话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用几句话或者是一小段话,简要、概括地要把报道内容的梗概,在开头部分告诉人们. 问题探讨 1.说说导语从那几个方面概括全文? 渡江概况 渡江区域 战役全局 议论句(分析原因) 承上启下句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主体部分 解放军渡江情况:1.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主体:用一大段话或是几段话,较具体地、较翔实地把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 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 具体描述渡江战况 中路军: 首战告捷 西路军: 锐不可当 东路军: 英勇突破 问:三路军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来安排? 1."20日夜起""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在内容和写法上,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4月22日2时,新华社播发的《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已作过报道),另外两路军队写得详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