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17-10-02

第四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两晋-五代) 魏晋南北朝 人口 时间 3500万 西晋 超过6000万 东汉 5950万 西汉末年 时代背景: 从西晋经隋唐至五代近七百年间,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社会几经变动,稳定与动乱交替,各民族逐步融合,社会日益进步,经济大发展.

隋--京杭大运河,全国交通大动脉唐--七~八世纪百余年稳定发展,人口增加4倍,鼎盛时期,为亚洲文化中心.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科学文化发展高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南朝祖冲之求得精确圆周率,制定《大明历》实测子午线零度经线,观察"恒星自行";

隋开办国子监唐创立翰林院(754年);

雕版印刷发明. 五代简表? 政权 创建者 年代 都城 后梁 朱温 907-923 开封 后唐 李存勖 923-937 洛阳 后晋 石敬瑭 936-947 开封 后汉 刘知远 947-951 开封 后周 郭威 951-960 开封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欧阳修《新五代史・义儿传》 政权 创建者 年代 都城 前蜀 王建 891-925 成都 后蜀 孟知祥 926-965 成都 吴 杨行密 892-937 扬州 南唐 李c 937-976 金陵 吴越 钱B 893-978 杭州 闽 王潮、王审知 893-945 福州、建州 楚 马殷 896-951 长沙 南汉 刘隐、刘岩 905-971 番禺 南平 高季兴 907-963 江陵 北汉 刘崇 951-979 太原 十国简表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V安 . 《贞观政要》卷十 儒道佛思想影响医药理论与实践道教 制药化学:晋代多种炼丹法,唐 常用化学药物,"服石(五石散)成风,以致或有舌缩入喉、痈疮 陷背、脊肉溃烂、神经失常甚至 死亡. 隋道徒潘诞欲取童男女骨髓胆汁 炼长生不老丹. 唐太医署设咒禁科. 佛教 由魏晋至隋唐迅速兴盛,带来印 度医药知识;

讲慈善有益医风修养;

有神论、宿命论,"因果报应" "灵魂不灭"有消极影响.儒家 伦理观念―"医乃仁术" 尊经法古,礼教思想束缚进步与 革新. 其它如南朝范缜"神灭论",主张 "形神统一",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 一.《黄帝内经》的整理注释《素问训解》――最早的《素问》注本,齐梁年间的全元起所作.《黄帝内经太素》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隋唐时杨上善所作.《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冰所作.《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注释. 《脉经》 作者:王叔和,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1.确立"寸口脉诊法"2.归纳二十四种脉象3.阐述脉的形状和临床意义4.临床强调脉、证结合5.首开脉象鉴别之先河 《脉诀》 即《王叔和脉诀》,六朝高阳生所作.把24种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脉.不能一概以脉象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强调脉象对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病源症候学的探索 《诸病源候论》兼称《巢氏病源》作者:巢元方,曾任太医令.为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 对病因的论述:(1)传染病:(2)饮食和疾病的关系:(3)过敏性疾病与体质的关系漆中毒――过敏性皮炎(4)不孕症 对症候的描述 中风麻疯病:《诸癞候》述麻风:初"皮肤不仁,或淫淫苦痒如虫行";

中期:"身体遍痒,搔之生疮……锥刺不痛";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