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2015-05-03

第二步,想办法使密闭体系内产生压强变化,并以一定现象表现出来. 2.检查气密性的答题规范对简答题应注意答题规范,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按如下文字进行答题: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外压法 原理 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膨胀 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 增大或减小装置中气体的物质的量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外压法 图例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外压法 具体操作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 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塞紧橡胶塞,打开止水夹,推动或拉动注射器 现象说明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高度无变化 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改变 推动注射器之后导管中出现一段液柱,且液面差不改变;

拉动注射器试管中产生气泡 4.其他方法(1)如图,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 (2)分段法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检验气密性时,可分段检查,方法因具体装置而异. 分别关闭K1或K2,分段检查.特别提醒(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 (2)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可加热容器微热,观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即时应用3.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 A.收集不到气体B.造成环境污染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D.引发爆炸事故 (2)为检查如图所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①甲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的操作方案、现象和结论是_ ②乙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往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关闭活塞,用手捂住试管中上部,待漏斗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打开活塞让液面回落后,迅速关闭活塞,松开手,见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且不再升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乙同学设计方案的原理是_ 解析:(1)使用有毒气体时,若不检验气密性,可能会出现漏气,造成A、B、C的后果;

如果易燃气体泄漏,则可能发生爆炸事故.(2)对于气密性的检验而言,主要看在密闭体系中是否能形成压强差. 答案:(1)ABCD(2)①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至一定量后,发现漏斗导管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乙同学操作若在装置不漏气的情况下,试管上部空间中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则有 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且不再升降 的现象 命题视角?把脉高考 (2011・高考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教材高频考点 例1 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B. 硝基苯制备 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C. 中和滴定 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解析】 选项A,无水CoCl2呈蓝色,具有吸水性.选项B,烧杯底部温度高.选项C,滴定管和移液管需考虑残留水的稀释影响.选项D,利用SO2的还原性,可用KMnO4酸性溶液除去.【答案】 A (2010・高考重庆卷改编题)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双选)( ) 例2 追踪命题热点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装,B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