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2022-11-02

1 ―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运政办发〔2019〕4 号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 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 十三五 规划》已经市政府第

50 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 年3月12 日 (此件公开发布) ―

2 ― 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 十三五 规划 为了科学有效地做好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避免和减轻 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依据《地质灾 害防治条例》 、 《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 《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 十三五 规划》 、 《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基准年为

2015 年,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运城市所辖行政区域.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

(一)地质灾害现状. 依据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运城市共有地质 灾害隐患点

761 处,按险情划分:特大型

1 处,大型

1 处,中型

33 处,小型

726 处;

按类型划分:滑坡

52 处,崩塌

256 处,泥 石流

41 处,地面塌陷

25 处,地裂缝

64 处,不稳定斜坡

323 处;

按行政区域划分:河津市

35 处,稷山县

21 处,新绛县

64 处, 万荣县

15 处,闻喜县

66 处,绛县

35 处,垣曲县

93 处,临猗县

54 处,夏县

104 处,永济市

38 处,盐湖区

53 处,芮城县

145 处,平陆县

38 处.761 处隐患点威胁

489 个村庄约

15674 人, 威胁财产约 57780.9 万元(见附表

1、附表

2、附表 3). ―

3 ―

(二) 十二五 防治成效. 十二五 期间, 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依法依规防灾治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搬迁避让、工程治理、调 查评估、宣传演练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防 灾减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日趋完善. 按照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一是建立了以分管副 市长为组长, 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 住房和城乡建设、 交通运输、 水务、应急管理、气象、民政、财政及有关单位为成员的地质灾 害防治领导小组;

二是设立了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为突发 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灾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完善了地质灾 害防治监测责任体系;

四是制定了《运城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 案》和《运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

五是制定并实施了 汛期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值班和速报制度,保证了地质灾害隐 患点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开展;

六是完成了河津市、新绛县、 万荣县、闻喜县、盐湖区、夏县、绛县、垣曲县、芮城县、平陆 县10 个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 十有县 的建设工作. 2.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有序开展. 各县(市、 区)在2013 年陆续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核查工 作,编制了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一步核实了地质灾 害隐患点的数量、规模、分布特征及险情等级,完善了地质灾害 ―

4 ― 隐患点空间数据库.2015 年10 月,芮城县、河津市、垣曲县、平 陆县及夏县率先开展了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 其余县 (市、 区)于2016 年10 月也相应开展了 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 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逐步完善. 全市

761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体系,发放了 一表两卡 ,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 和监测人,同时组织县(市、区)、乡(镇)、村地质灾害负责人及 监测人进行了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培训演练,地质灾害防治 五到位 工作全面落实,防灾避险初见成效. 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推进. 十二五 期间,运城市财政投入 10649.67 万元进行地质 灾害治理搬迁工程.搬迁避让

418 户,费用为 4514.4 万元;

地 质灾害治理项目

6 个,费用为 6135.27 万元(见附表

4、附表 5). 其中:河津市下化乡陈家岭村不稳定边坡治理投入 1776.51 万元;

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崩塌治理投入

1100 万元;

夏县祁家 河乡七泉村滑坡治理投入

1127 万元;

夏县泗交镇王家河滑坡治 理投入

609 万元;

芮城县大王镇泉沟村黄土崩塌治理投入 1022.76 万元;

盐湖区上月泥石流治理投入

500 万元.

(三) 十三五 防治形势. 十三五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贯彻落实 五 位一体 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新理念的 ―

5 ― 关键时期,实现我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的 幸福获得感,必须全面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完善地质灾 害防灾减灾体系.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虽已全面完成, 但由于近几年 城乡建设、矿山开采、铁路和公路建设、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 等人类工程活动,境内地质环境条件已发生较大改变,现有的资 料已不能适应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的需要,应通过各县(市、 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重新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 方位掌握. 二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诱发因素复杂,突发性较强, 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由于经费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全部落实, 地质 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三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虽已建立,但全市未建立 大、中型地质灾害点专业监测系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 工作刚刚起步,技术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和监测设备短缺, 综合分析研判能力较低,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有待进一 步加强. 四是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需要进一步普及, 只重救灾, 不重防灾 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群众缺乏必要的地质灾 害防治知识,存在麻痹侥幸心理和依赖政府统包统揽的思想,防―6―灾减灾意识有待提高. 五是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单一.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经 费仍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地质灾害治 理资金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有待建立. 2.地质灾害存在高频发态势. 运城市北部吕梁山区及南部中条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具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公路和铁路 建设、 矿山开采、 建房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又诱发和加剧了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另据气象、 地震部门预测, 本世纪前期, 气侯变化和地震活动均趋于活跃期, 极端气候天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在 十三五 期间本市地质灾害 将呈高发、频发态势. 3.新时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像对待生 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等论 断,彰显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十三 五期间,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切实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落 到实处,依靠科技创新,加大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地质灾害应对 能力,开创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

7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为指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发展战 略,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 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 治条例》 、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 《山西省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 目标,按照深入查、全面防、重点治的要求,完善调查评价、监 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全 面提升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二)规划原则. 坚持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的原则,坚持 统筹规划,突 出重点 的原则, 坚持 合理避让,重点治理 的原则,坚持 依 靠科技,注重成效 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到2020 年,全面完成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 全面建成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 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 十有县 建设,健全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工作机制, 全方位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