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2019-10-21
两江 重庆好酒老码头 重庆好酒老码头 晒稿会

网址: sgh.

cqwb.com.cn/index.php 投稿

邮箱: cqwbfk@163.com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慢生活・ 夜雨 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10~11 主编 胡万俊 图编 陆晓霞 责编 钟斌 美编 青泉 制图 青泉 责校 宋美妮 晒稿会

网址: sgh.cqwb.com.cn/index.php

邮箱: cqwbfk@163.com 副刊 头条大赛 (第3季) 如此快 轻松贷 建行快贷 一触即贷 有些地方走过就走过了, 不会留下痕 迹, 可有些地方走过了就会留下痕迹, 而且 每一次的路过都会把它当作是一次全新的 专程造访, 在重重叠叠的足迹印痕里, 在反 反复复的记忆中跃然而出, 令人思绪蹁跹, 为之所动. 较场口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历史的风云在这里激荡过, 不能忘怀. 小我的情怀在这里流淌过, 记忆犹新. 在位于较场口磁器街的重庆大轰炸惨 案遗址处, 陈列室内的重庆大轰炸历史图片 都是反复看过的, 每次到此, 心如灌铅一般 沉重, 魂魄接受着强烈震撼.照片一张一张 看过来, 历史一幕一幕如影片似的浮现在眼 前, 那张当年重庆市民在城墙上书写下 愈 炸愈强 的照片, 触动着我的灵魂.这就是 重庆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的写照, 这就 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的写照! 看着一张张照片, 灵魂震撼着, 就想, 不屈不 挠, 顽强拼搏, 永不服输, 不就是重庆人的性 格么. 多年来, 每年的六月五日上午十点半 钟, 重庆主城的上空都会响起警报声, 那一 声紧似一声的长鸣是用来悼念在重庆大轰 炸中遇难的同胞, 也是对我们不忘国耻的警 醒.彼时, 我最爱去待着的地方就是较场口 下面的南纪门, 在渝中区人民武装部旁边, 那里有警报鸣响, 近近地听着, 听得真真切 切, 听得肃然起敬. 我曾多次试着想去找到当年发生在较 场口的 较场口事件 的准确位置, 可我无迹 可寻.只知道 较场口事件 就真真切切地 发生在较场口, 就发生在我流连的这块地界 上.我信步在较场口的街道上, 仿佛耳畔还 在回响着爱国民主人士振臂呐喊的声音. 历史虽久远, 却时时叩击我的心门, 让 我警醒. 漫步在较场口的街道上, 寻觅着历史的 痕迹, 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就想, 较 场口是历史和现实的接合部, 也是上半城和 下半城的接合部, 于我, 既是路标, 也是从春 夏走向秋冬的年轮. 很多过往的事情, 想起来总是留有较场 口的印痕, 深深浅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还没上学的时候, 是一个夏天里, 晚上 随父母一起去五一路的重庆剧场看戏, 本来 就看不懂, 再加上没兴趣, 就胡乱跑起来. 跑着跑着就跑出门外, 不知咋的就跑到了解 放碑, 几转几不转, 除了解放碑还在那儿矗 立着, 我也不晓得刚才和父母看戏的重庆剧 场在哪里了.找不到回剧场的路, 但我却晓 得从解放碑往较场口走的方向, 也晓得自己 的家就在较场口下面十八梯不远处的响水 桥.小脚板噼噼啪啪一阵翻转, 眨眼间就跑 到了较场口, 再一溜烟儿就跑回响水桥自己 的家了, 脸脚都没洗, 倒头就睡.事后, 自然 少不了被父母一番责骂. 少年时的我, 算得上是一个读书儿郎, 小小年纪就对读书有着兴趣.较场口转盘 处的市少儿图书馆, 就是我喜欢去的地方. 那时喜欢看娃儿书, 不读书的下午, 几个小 伙伴约起, 一阵小跑就冲上了十八梯, 一眨 眼的功夫就坐在市少儿图书馆的阅览室里 了, 几个小脑袋凑成一桌, 就可借出一套娃 儿书来, 《铁道游击队》 《平原枪声》 《林海雪 原》 《野火春风斗古城》 《红岩》 等, 都是那时 候最爱看的书了, 那时候的小伙伴们都是崇 尚英雄的. 读中学时, 原本是在黄桷垭的广益中学 读住读, 读了两年就转学回到较场口的一个 学校来了.多年了, 总还记得读书年代的一 个小情节, 较场口市少儿图书馆背后的一个 巷口处, 时常看见一个女同学在家门口坐在 一个小板凳上, 用大板凳当桌子, 认认真真 地做着作业, 或者在读着一本书.日复一 日, 一个美丽的读书女孩形象就记忆在脑海 深处.毕业后各奔东西, 大家忙着各自的营 生.很多年以后, 在一次同学聚会时, 看见 了那位读书女孩, 风采依旧, 还保持着爱读 书的习惯.我们聊着过去, 聊着喜欢看的书 籍.尔后有同学悄悄告诉我说, 其实那个女 孩读书时就很喜欢我, 我淡然一笑, 是么, 我 怎么不知道呢, 也许那个时候我们都还不懂 得爱情……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父亲在世经历了八十七个春秋, 受阳 光雨露, 如一棵高粱从苗到收成后枯萎, 又 复归尘土.父亲喜欢喝酒, 八十三岁前没 吃过一颗药, 也许是因为酒, 才给他带来了 生活的快乐, 也许是因为酒, 才使他这么健 康长寿. 我还小的时候, 父亲干完繁重的农活 后, 中午和晚上, 他会独自倒上一小杯, 慢 慢地品, 下酒的菜可以是荤菜, 也可以是青 菜、 萝卜、 豆腐, 也可以是一盘咸菜. 父亲虽是个农民, 但上过几年私塾, 什么《三字经》 《四书五经》 父亲都学过.父亲 也看过许多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当然不必 说了, 什么 《柳姻记》 、 什么 《七侠五义》 《东 游记》 , 父亲酒后常以摆龙门阵的形式摆给 我们听. 我至今还记得父亲呷完一小口后, 双 唇微微翕动的模样, 好酒呀, 好酒! 父亲 会像一个文人一样拈着不多的八字胡须似 要吟诗, 似要浅唱. 父亲生养了十个儿女 (六个长大成 人) , 那时生活压力很重, 只有酒才会让父 亲忘记了疲劳, 忘记了生活中的愁苦. 父亲为人本分, 平时话不多, 一般不会 和外人交流, 只有喝了点酒后才会打开话 闸子, 天文地理, 风土人情, 文艺历史, 什么 都说, 仿佛也只有酒才是他真正的朋友, 让 他找到真正的幸福生活. 父亲喝的酒, 大都是农村酒厂用高粱 酿的六十度的高度白酒, 这算档次高的 了.收成差的时候, 父亲喝的是苞谷酒和 红苕酿的酒. 至今我还能在记忆深处闻到红苕酒的 味道, 闷浓, 闷浓的.由于那时粮食紧张, 乡 下酿酒的红苕有些是快烂了的, 红皮外有许 多黑疤, 舍不得扔, 洗净后与好红苕一齐放 入酒窖中烤酒, 所以酒中总还带有一种烂红 苕的味道.喝过的大哥对我们说, 一点都不 好喝, 苦苦的好涩, 喝一点就打脑壳. 实在没钱买酒的时候, 父亲喝的是母 亲用糯米自酿的醪糟酒, 也是慢慢品, 一大 碗, 一喝往往比一顿夜饭的时间长许多. 父亲说, 喝酒就是喝情调, 父亲常用唱川戏 的调子唱: 休说三碗不过岗, 喝了十五碗, 咱家也要过那景阳岗, 那吊睛白额虎对咱 家又如何? 父亲常对我们说, 醪糟酒, 武松当年喝 的就是这种, 过滤浓缩后, 宋朝当时也叫白 酒.他还说酿酒的有两个祖宗, 一个是仪 狄, 酿的是醪糟酒, 一个是杜康, 发明了蒸 馏白酒, 用的原料就是高粱.我真不知父 亲为什么知道这么多, 或许是走南闯北学 过许多手艺原因, 或许是骨子里与生俱来 的好学. 父亲非常有节制, 只要没有客人, 父亲 每顿都只喝一小杯, 半两左右.一小杯酒 下肚后, 父亲的龙门阵里总会有酒, 什么 白发鱼樵江渚上, 一壶浊酒喜相逢 , 什么 杯酒释兵权 ,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