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2019-10-17
2019 年6月3日星期一 责任编辑: 梁枢、 刘剑 美术编辑: 朱江

13 13―15版 周刊 文学遗产 本报教育部 主办 北京语言大学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 协办 本期主编: 方铭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2019 年第

19 期 总第

969 期一一林家骊 (浙江树人大学教授) : 浙东是唐朝江南道浙东观察使管辖 区域的简称, 因为观察使驻节越州, 又以 越州 代指浙东.

浙东唐诗之 路 主要指从浙江渡江抵越州萧山 西陵渡口进入浙东运河, 再到达越 州――就是今天的绍兴, 然后沿越 中名水剡溪上溯, 经剡中到达佛教 天台宗发源地天台山. 浙东唐诗之路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 浙东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 件与浓厚的历史人文沉淀, 给浙东 山水注入了灵性与内蕴, 助力了浙 东唐诗之路的形成. 浙东诸地, 北靠杭州湾, 南与东 分别与会稽山、 四明山相连.境内 河湖交错、 江流纵横, 气候温润, 风 景秀丽, 交通便利.西晋末年, 北方 士人避难江左, 浙东山水为中原士 人所重.这里美丽的山水引起他们 极大的好感, 他们为之感叹, 为之歌 咏, 也就带来了北方文化和浙东文 化的第一次大交流.对浙东山水的 欣赏赞叹,贯穿于绍兴至天台一路.孙绰在他的《天 台山赋》 里提道: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h海则有方丈蓬莱, 登陆则有 四明天台. 而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 更有一批诗作, 如 《游赤石进帆 海》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发 归濑三瀑布望两溪》 《永嘉郡东望溟 海》 《初去永嘉郡》 等, 这些文献都歌 颂了浙东山水之美. 第二, 繁荣发达的经济条件的 支持.东晋以来, 江南庄园经济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庄园往往依 山傍水, 风景秀丽.世家大族在庄 园里面饮酒作诗, 欣赏自然美景, 还 不时召集同好, 于山水之间, 吟咏性 情, 以成雅集.唐代的浙东地区社 会安定, 较少受到兵燹摧残, 尤其是 在安史之乱后, 北方人口再度南迁, 经济繁荣发展, 让越州成为浙东经 济文化的中心,其影响远大于杭州.据 《樊川文集》 卷一八记载, 晚 唐之时, 浙东地域 西界J河, 东奄 左海.机杼耕稼, 提封七州, 其间茧 税鱼盐, 衣食半天下 .可见彼时浙 东地区已然成为唐朝政府收税来源 的重镇.正是这种经济的繁荣, 为 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提供了充实的 物质保障. 第三, 文学的滋养是浙东唐诗 之路形成的关键之一.浙东唐诗之 路上最耀眼的存在, 就是山水诗的 书写.晋室南渡后, 江左士人眼中 的山水是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存 在的.琅琊王氏于会稽的兰亭雅集,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 的.琅琊王氏兰亭之会, 可以与曹 丕的南皮之游、 石崇的金谷雅集相 媲美.至于南朝, 以谢灵运、 谢惠连 为代表的浙东山水诗书写, 上承江 左,下启齐梁,具有关键的转捩作用, 为唐代山水诗导夫先路. 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山水诗书写 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游览山水的 诗篇书写.这一部分诗歌为 浙东 唐诗之路 上书写之最.如骆宾王 的 《早 发诸暨》 , 萧颖士的《越 江秋曙》 , 李频的 《越中行》 .第二类是诗 人写登临怀古.像李白的 《越中览 古》 、 孙逖的 《登越州城》 等.第三类 是题居写意的诗歌.这一类山水诗 多是关于寺庙与名胜.如刘长卿的 《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 、 马 戴的 《题镜湖野老所居》 、 赵嘏的 《越 中寺居》 等.这些浙东唐诗之路上 的山水诗,以深情之意,写清丽之章,兴玲珑之象,与其他山水诗一起, 共同促成了山水诗在唐代的成 熟. 第四, 是思想的融汇.自东汉 末年以来, 道教思潮十分兴盛, 并得 以迅猛发展.永嘉南渡, 东晋立国, 天师道蔚然成风.南朝时期, 佛教 思想渐为昌炽, 尤其是梁武帝对佛 教大力扶持, 各地的寺庙营造如火 如荼, 正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 楼台烟雨中 .唐代三教融合, 共同 发展, 天台山就是最好的例证.天 台山不但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 还 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浙东山水 之间有很多寺观与人文胜迹, 诗人 们游览其中, 在饱览山川之秀时 以 玄对山水 , 为山水注入思辨与哲理 的内蕴, 从纵向上强化了 浙东唐诗 之路 的思想深度.历史的沉淀, 文 学的滋养, 为浙东山水注入灵性、 魅 力与精神内核, 同时促成了山水诗 的成熟.而思想的融汇, 则提升了 浙东唐诗之路 的精神气象, 彰显 了国力的强盛与海纳百川的胸怀气 魄, 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二卢盛江(南开大学教授): 自1988 年竺岳兵先生首次提出 剡溪 是一条唐诗之路 ,1993 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来信肯定并正式定名为 浙东唐诗之路 . 浙东唐诗之路 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知和认可. 浙东唐诗之路 , 是富有特色 的山水文化与士文化相融合而形成 的一条路, 这既是地理意义上的路, 也是一条思想文化之路.浙东的山 水特色是秀丽宜人、 宜游宜居;

而社 会环境则是人气丰盈, 而这让人心 情闲逸的人气就是士文化.所以, 浙东唐诗之路 融合了山水文化与 士文化. 士文化在浙东的兴起, 是在东 晋.永嘉之乱, 北方士族大量仓皇 南奔, 南北文化大交融.随着江左 政权的稳固, 南北士人的心理距离 也随之缩短, 逐渐走向融合.士人 的心境因此平和宁静下来, 罗宗强 先生极为准确地把它概括为偏安心 态.偏安心态使玄风得以继续下去, 而玄风的继续又促使偏安心态 进一步发展.作为士文化典型表征 的东晋清谈,主要是在浙东展开的.东晋名士如王、 谢两大家族的 人物王羲之、 王凝之, 谢安、 谢玄、 谢琰, 还有许询、 郗超、 孙绰, 名僧如支 遁、白道猷,这些是清谈的核心人物.他们追求潇洒闲逸, 追求脱俗 的风神雅趣.谢安写诗给王胡之: 朝乐朗日, 啸歌丘林.夕玩望舒, 入室鸣琴.五弦清激,南风披襟.醇醪淬虑, 微言洗心.幽畅者谁, 在我赏音. 诗中所写啸歌、赏月、弹琴、 饮酒、 清谈, 正是他们闲逸风雅 的士人生活之重要内容. 表现士人雅趣的, 还有对音乐 书法绘画等艺术的爱好.戴逵善书 善画, 好与人谈论琴艺.谢尚善音 乐, 而且能舞.谢安性好音乐.王 羲之家是书法世家, 王导、 王献之、 王凝之等人都是著名的书法家.一 代名相谢安也善书法.东晋在中国 书法史上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绘画也成为士人雅趣, 谢安对当时 的绘画名家顾恺之的画特别推崇, 说 有苍生以来未曾有也 .收藏鉴 赏书画也成风, 桓玄自己不会书画, 但王羲之、 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 他随身携带, 置于左右, 一有空就欣 赏一番.琴棋书画, 是表现中国士 人文化素养的生活方式, 在东晋士 人生活中都有了. 当然还有怡情山水, 从上古到 后来历代的园林, 都说明人们喜欢 生活在自然山水环境之中.自然景色进入文学, 也比较早, 《诗经》 、 楚辞、 汉赋等都有景色描写.但是 把追求清逸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游赏山水看作一体, 进而用大量诗歌 表现山水之美,形成山水文化,则是在东晋.如王羲之在兰亭山水中想到的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 去来非吾制.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 .庾友所谓的 驰心域表,寥寥远迈.理感则一, 冥然玄会 .这表明, 他们已 经从山水中体认万化齐

一、 万物自 然的玄理. 道教与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与士 文化密切融合起来, 也是发生在浙 东地区.东晋之前的葛洪, 东晋王 羲之、 王献之, 后来的陶弘景, 都在 浙东开辟道场,寻仙炼丹,宣扬道教.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第一个具有 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派天台宗是在浙 东产生的, 国清寺成为天台宗的根 本道场.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浙东?因为 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要依靠南 方士族中的顾荣、 纪瞻、 贺循、 陆玩、 虞谭、 孔愉这些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 本来就在浙东.因而, 北方士族与 南方士族的融合, 主要在浙东.浙东既不是远离政治中心的偏僻之地, 又不会太过纷扰.士人既可以 安宁地隐处浙东, 也可以随时与政 治联系. 当然, 更重要的是浙东的山水 秀丽宜人.北方士人过江南渡, 看 惯了北方山水的苍茫广漠, 发现江 南山水的秀丽明净, 正好安顿他们 追求宁静的心灵.著名的兰亭聚会, 就是这样的山水之游, 据王羲之 《兰亭集序》 , 赋诗者

26 人, 不能赋 诗者

15 人, 这是前所未有的群体创 作, 是山水文化和士文化密切联系 的典型表现. 东晋浙东名士所代表的士文化 与山水文化的融合, 奠定了浙东唐 诗之路的思想文化基础, 形成了浙 东唐诗之路的基本特点.唐代诗人 的活动范围, 由主要在会稽越州剡 中和台州, 扩展到整个浙东, 因此才 有了一条与思想文化之路融为一体 的诗歌游历之路.经考证,共有451 位唐代诗人游弋于浙东, 占 《全 唐诗》 收载的

2200 余名诗人总数的 五分之一, 留下了

1500 多首唐诗. 唐代其他地域当然也有很多很 好的诗歌, 如商於之路、 西域之路、 关中到蜀中, 梁宋、 齐鲁、 湘楚, 这些 地方, 仅从诗人路经而作诗来说, 也 可以称之为 唐诗之路 .但是, 像 古代浙东地区这种与士文化融为一 体的山水文化, 以诗为载体而创作 丰富的诗歌之路, 在久远的历史发 展中, 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这些 方面, 确实能看到 浙东唐诗之路 独有的特点. 三三唐燮军 (宁波大学教授) : 我主 要是讲一下 浙东唐诗之路 与唐代 浙东茶文化之间的渊源. 浙东虽然不是茶叶原产地, 但 据王浮的 《神异记》 可知, 最晚到晋 惠帝永嘉年间, 就有人忙于采摘、 加 工甚至销售野生茶了.而 《北堂书 钞》 卷144 茶篇八 专门有一些关于茶的记录, 比如有些条目是 调神 和内, 倦解慵除 益思少卧, 轻身明 目 等.饮茶被公认为具有醒酒、 提神、 缓解疲劳等功效, 也开始成为骚 人墨客的创作对象,用来抒情、怡兴、会友、联谊.杜育也为此写了《F赋》 , 这篇赋又向下开启了唐诗 和茗茶的 联姻 .例如司空图 《暮 春对柳二首》 : 萦愁惹恨奈杨花, 闭 户垂帘亦满家.恼得闲人作酒病, 刚须又扑越溪茶. 洞中犹说看桃 花, 轻絮狂飞自俗家.正是阶前开 远信, 小娥旋拂碾新茶. 这些被认定为 浙东唐诗之路 的诗篇, 大抵可分为四类.一是无 意间记载了某地茶树分布之广, 例 如方干 《初归镜中寄陈端公》 诗中的 云岛采茶常失路 ;

第二类以顾况 《焙茶坞》 为代表, 主要描述了茶农 手工制作茶叶的部分流程;

第三类 关于饮茶解忧, 譬如孟浩然在所作 《清明即事》 诗中, 就自称 空堂坐相 忆, 酌茗聊代醉 ;

第四类是品茶和 评茶,如皎然的《饮 茶歌诮崔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