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2019-07-16

4 年前,他俩又开了 《南辕北辙》 . 在这两个栏目里, 他们谈到 了很多共同感兴趣的书, 包括 《万有引力 之虹》 、 《羚羊与秧鸡》 、 《基地》 、 《失落的 秘符》 等, 并对它们的文学性、 科学性进 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甚至 《鬼吹灯》 , 他们也有过严肃的讨论,对谈的题目叫 从 《鬼吹灯》 看科学与伪科学 . 难怪文论界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 一旦某个文本被创造出来, 它就不再属 于原作者, 而是在每一个读者那里都有 着不同的解读. 刘兵对他们能从娱乐项目里进行 学术解读, 颇为自得.他说: 虽然我的 出发点是休闲消遣,但有意无意地发现 或得到一些资料和素材,在学术或准学 术场合派上用场.这可能与我经常看学 术书,大致是有了学术的思维惯性有 关. 还有一个例子是, 刘兵在读了王晋 康的 《十字》 后, 指导一位学科学传播的 硕士研究生作了一篇名为 《 〈十字〉 的科 学传播意义》 的毕业论文. 保留一小块天地 什么样的小说是 好 小说?刘兵有 两个标准, 第一具有可读性、 好读, 第二 有思想, 或者能给读者带来思想性收获. 记得前不久采访爱看电影的江晓 原,他曾说自己对科幻电影有两点期 望, 一是有思想价值, 二是好看. 看来多年的对谈与交往, 两人的审美 价值开始趋同了.听到记者的评价, 刘兵 赶紧反驳道: 这完全不一样, 他把思想价 值排在第一位, 他看电影是以做学术为最 初目标, 而我则是将娱乐消遣放在首位! 而这项娱乐消遣, 刘兵认为特别有益 身心健康, 每次和学生交流时, 他总会鼓 励学生在看学术书之外读点小说. 可能是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太快, 生 活压力太大, 读小说的人越来越少了.但 实际上, 保留这样一小块天地, 对于缓解 工作压力、 调节生活节奏、 提升人的修养 是非常有好处的, 能让人活得更像一个有 文化的人. 刘兵说. 读点小说吧. 正如刘兵个人体会里谈 到的, 套用一句广告词, 小说真是 居家旅 行之必备 . 刚从论坛现场回到办公 室,纪宇带给我们的震撼依然 未止,我们手里拿着纪宇的名 片: 上面印着他的头像速写, 职 务是青岛天放艺术馆馆长, 除 了联系方式外, 再无其他. 我们 思绪不断,竟不知该如何下笔 了. 他又何止于一个艺术馆馆 长. 他是诗人, 是一位时代的阳 光歌者;

他是收藏家, 是民间收 藏的痴迷者. 他生活在海边, 海 是他的终身课题, 他收藏文物, 更收藏时代的音符. 如今的他, 已把那片城南之海幻化成内心 广博的胸怀, 从大海到大海, 他 把自己的生活写成了一首诗. 上世纪

80 年代, 当邓丽君 的歌曲风靡大陆的时候,纪宇 一曲长诗 《风流歌》 抒尽对人生 和理想的追求,也因此打动了 一批刚刚经历动乱的年轻人的 心.采访间隙, 一位年约

50 的 男子主动要求与纪宇合影, 纪 宇先生, 我是您的读者, 我当年 非常喜欢您的 《风流歌》 啊 . 纪宇穿着一件水洗牛仔上 衣, 随性而率直, 谈话间眯起双 眼,幽默与风流从其眉宇间散 发出来.他侃侃而谈自己的创 作源泉: 我自己生活在海边, 我本人的写作也是从写海开始 的. 我在三十多年以前造船, 造 船也是要撑着船到更远的地方 去,所以我的造船的事是诗歌 的基础.这之后我也不断地写 关于海的诗, 到现在还在写海. 海是我的终身课题. 我想我应该成为一个收 藏家,我把民间被专家鉴定为 假的东西, 收到我家, 擦掉它们 的尘土, 跟它每天相对. 我写点 文章, 出谋划策, 然后我让真正 的专家来看,如果真正的专家 说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