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9-07-14

2013 年启动中国科技 典籍的整理出版与数字化工作, 策划的 《中国 科技典籍选刊》 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已列 入 国家 2011-2020 古籍整理出版中长期规 划 , 现共有三批

11 种获得资助, 第一批三种 业已出版, 受到学术界的鼓励和肯定.在 十 三五 期间, 研究所将 科技史文献整理与研 究 列为重点培育方向之一, 未来计划每年推 出3~5 种整理成果. 同时, 我们还借鉴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 平台的建设经验,与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合 作开发典籍整理研究平台,逐步扩建成中国 科技文化遗产研究平台. 采访最后, 孙显斌 感慨地对记者说, 由于研究所在国内科技史 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可以将其比喻为科 技史研究的一艘航空母舰.图书馆愿意做好 航母的甲板,支撑科研人员作出卓越的研究 成果,这些成果就像一架架先进的战机从甲 板上腾空而起, 飞向世界! 企业专利申请的几个误区华冰聊专利 自2011 年起, 我国连续

4 年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 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 但是,不管是从事专利相关 工作的专利圈内,还是从事 科研和技术研发的专利圈外, 大家都知道, 这只是政府 政策的驱动结果,只是数字 上的繁荣,我国离专利强国 还有很大的差距.专利行业 在我国,俨然是一个身宽体 胖的大胖子, 但却是虚胖, 外 强而中干! 企业是专利应用的主战 场,也是我国专利申请的主 要力量.但是, 我国真正将专 利申请、 专利维权、 专利应用 都做好的企业极少,绝大部 分企业在创新技术保护方面 都有较大上升空间, 使得专利 在企业中被当作荣誉使用成 为常态. 专利部门是企业成本 支出部门成普遍现象, 企业内 部的专利从业人员地位低、 话 语权弱也司空见惯. 细数其中 原因, 我国企业专利申请有以 下几个误区. 一是意识不强.一个企 业的知识产权情况,大多取 决于企业领导的知识产权意 识.懂得重视知识产权的企 业领导,会将知识产权保护 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 用战略的思维部署知识产权. 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与整个企业的发 展战略息息相关,深入到企业发展的多个 环节: 例如, 企业的研发创新要及时申请专 利,企业的进出口业务要提前申请国际专 利,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对比竞争对手的专 利情况, 参加展会、 广告推广要注意创新技 术保密、 提前申请专利保护等等. 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目标尚处于 提高专利申请数量的阶段,对专利申请的 作用也仅仅知道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拿到国家各种项 目资助,不能从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 技术、市场等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情况开展知 识产权工作. 二是不够专业.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 识的不断提高,专利代理人考试的逐年规 范,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逐年增加, 很多专利 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逐步向企业流动, 使 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水平得到 提高. 但是, 拥有专业的知识产权专员的企 业仍然是少数, 很大比例企业的知识产权 专员, 没有经过规范的知识产权培训.甚 至一些企业从人工成本考虑, 不愿雇用资 深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 而是雇用一些经 验较少或是没有经验的人员任知识产权 专员. 这些知识产权专员在之前的工作中大 多没有接触过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目标只 是完成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常见的做 法是将专利申请量分摊到部门或技术人 员,并督促他们完成数量要求即达到考核 指标. 他们不会综合企业的技术情况, 为企 业谋划专利申请方案,更不懂得如何挑选 高质量的专利代理团队,审核专利代理的 服务质量,导致企业的专利申请现状仅能 够保证数量, 不能保证质量, 不能真正地保 护企业的技术. 而大多数技术人员只重视技术的研 发, 重视产品功能实现及完成项目任务, 而 忽视创新技术成果的保护,也不知道该怎 样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技术.其自身的知识 产权意识薄弱, 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之前, 都意识不到知识产权工作、申请专利和专 利质量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专员分配的 申请任务,部分技术人员选择凑数完成工 作任务,凑出来的专利数量只是增强了我 国的专利大国形象, 浪费了审查资源. 对于 真正有保护价值的技术方案,这样凑数的 申请专利根本不能保护技术,而且还容易 泄露技术方案, 暴露公司的技术情况. 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一般都与技术 创新有关, 而创新技术一般都来源于研发、 设计、 工程等与技术密切相关的机构, 因此 很多企业人员都以为专利申请只与技术部 门有关. 殊不知, 专利申请、 维权、 应用与企 业很多部门有关系. 例如企业的市场部门,在新产品推广 活动策划之前,应该确认推广的相关产品 已经完成了专利申请;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