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9-07-13
Marine Sciences / Vol.

42, No.

4 /

2018 43 驯化水温及温升速率对三门湾三种虾蟹类热耐受性的影响 田洪林1,

2 , 曹亮1,

3 , 刘金虎1,

3 , 窦硕增1, 2,

3 (1.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2. 中国科学 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 作者采用动态实验法与静态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三门湾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日本 (Charybdis japonica)在不同季节的基础水温即驯化 水温(8~29 ) ℃ 和温升速率(0.5~15.0 /h) ℃ 下的热耐受能力. 结果表明, 驯化水温和温升速率对各实验动物 的热耐受性均有显著影响.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与驯化水温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 而温升速率对热耐 受性的影响具有物种特异性, 并受驯化水温制约;

在不同驯化水温下, 各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随温升 速率增大呈不同变化趋势.各实验动物的

24 h 高起始致死温度受驯化水温的影响显著, 随着驯化水温 从8℃升高到

29 , ℃ 脊尾白虾、日本 和口虾蛄的

24 h UILT50 分别从 24.

2、34.

6、24.9℃显著增大到 35.

3、37.4 和34.4℃.结合

3 种实验动物的最大临界温度分析, 它们的热耐受能力依次为: 日本 >

脊 尾白虾>

口虾蛄.研究结果可为探究三门湾水域潜在的热污染状况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甲壳类;

热耐受性;

驯化水温;

最大临界温度;

24h 高起始致死温度 中图分类号: Q178.1;

X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96(2018)04-0043-10 DOI: 10.11759//hykx20180115003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海水温度已呈逐渐上升 趋势[1] .以东海为例, 1945―2006 年, 该海域的表层 水温升高了 0.9 , ℃ 平均每年升高 0.015℃[2] .另一方 面, 中国近海区域有越来越多的大型滨海热电厂和 核电厂相继建成、 投产, 电厂冷源系统多采用直流冷 却方式处理废弃能量, 产生大量含有废热的冷却水 体(即温排水)[3-5] , 温排水从排水口排出后扩散进入 周围海域, 导致受纳水体的水温迅速升高, 并可能 造成一定程度的热污染, 对海洋动物及生态环境造 成潜在影响[6-7] . 水温对海洋动物的繁殖存活、生长和洄游等生 命活动具有关键限制性作用, 直接影响早期生活史、 种群结构、分布和数量变动[8-9] , 而海洋动物对温度 的适应性决定了其热耐受能力[10] .变温性海洋动物 (如鱼、虾、蟹类)缺乏自身体温调节机制, 对水温变 化响应显著;

相对于逃避能力较强的游泳动物, 多 数甲壳类动物属于狭域性动物, 自身迁移能力较低 下, 更易受温排水等现象影响, 一旦温升超出其热 耐受能力, 会通过促使胚胎过早孵化、 抑制生理代谢 活动和损伤免疫功能等对繁殖孵化、早期生长和存 活等产生不利影响[11-13] . 因此, 开展温排水海域常见 甲壳类动物的热耐受性研究对于评价近海热污染状 况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海洋动物热耐受性研究主要包括不同海洋动物 的热耐受性、不同驯化水温下温升速率对海洋动物 热耐受性、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影响等.常用的研究 方法有动态实验法与静态实验法.前者以最大临界 温度(Critical thermal maximum, ? CTM) [14-15] 、后者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