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2019-07-13

本报记者 王茜雷晓静,女,民进会员,研究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宁夏社会科学院 少数民族古籍研究所所长、 编审, 国务院特 殊津贴获得者. 多年来, 在老一辈专家的培育指导下, 雷晓静组织国内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专家,带领区内专业团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级、 省部级科研项目, 使宁夏民族古籍整理 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雷晓静毕业于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1985 年11 月至今, 在宁夏社会科学院工作.2002 年9月至

2004 年6月, 工作期间在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古籍研究生班. 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 部分, 在各民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认知作用、 引 领作用、 推动作用、 支撑作用和凝聚作用. 宁夏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古籍研究所长期从事抢 救整理与研究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工作, 作为一名少 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工作者, 她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服 务于社会. 在外人看来, 整理古籍枯燥、 乏味, 但雷晓静却乐 在其中. 工作多年, 让她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开展抢救整理 少数民族古籍的工作中, 有幸获得了由著名作家老舍 和宋之的创作的四幕话剧《国家至上》剧本.这是一部以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抗日为主题,弘扬民族团结,宣传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著名爱国剧作,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以戏剧形式表现少数民族抗日的作品. 雷晓静从事民族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

30 多年, 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挖掘和保护, 继承和弘扬少数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 的科学发展观, 尊重民族历史文化, 牢记使命, 积极投 身到抢救少数民族古籍, 繁荣民族文化, 弘扬中华文明 的宏大事业中. 雷晓静说. 她曾主持国家十一

五、 十二

五、 十三五重点文化项 目, 国家民族宗教委员会重点文化项目及自治区社科规 划项目等

10 余项, 参与整理出版民族古籍文献数十种, 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其成果先后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 图书奖、 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三等奖;

论文 曾被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或翻译刊发在海外学术 刊物上. 让少数民族古籍绽放光彩 组建首个民族文献学学科 雷晓静 (左三) 与相关专家交流工作. 罗山,坐落在宁夏中部,地处吴忠市同心县和红寺堡区境内,四周被荒漠化土地包围,严酷的条件下形成了温带森林草原,是宁夏仅有的三大天然林区之一,也是宁夏中部的水源涵养林和宁南山区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屏障,素有 旱海明珠 荒漠翡翠 之称,因其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为宁夏中部干旱带撑起一把生态 保护伞 ,被当地人称为 母亲山 . 母亲山 是慷慨的.2007 年,当时建立开发区不到10 年的红寺堡区党委、政府发现罗山脚下是一片种植酿酒葡萄的优势产区,它地处北纬38 度这一被誉为世界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加之以前并没有任何开发,属于一块没有污染的土地,这对于食品行业来说更是绝佳优势.于是,2011 年,红寺堡产区被扩入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并被世界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评价为宁夏优质酿酒葡萄明星产区的精品区,还被誉为 中国第一葡萄酒小镇 .罗山酒庄因罗山得名.从定武高速下来, 驶入罗山路, 便能看见一座红砖砌成的小洋楼, 古香古色, 院子里大片地毯似的绿色草坪, 中间 点缀着各种艳丽的花, 充满了生机.这风景如 画的酒庄, 倾注了王玲所有的心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