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9-07-10

2015 年塞万提斯奖得主.本书于

1987 年底在 墨西哥、 哥伦比亚、 阿根廷和西班牙

4 国同时出版, 当即 引起巨大反响, 半年内仅墨西哥就印行了

5 次. 作者更是 凭此作品跻身于文学大师的行列.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又和一般意义上的历 史小说不同,小说叙述的是墨西哥第二帝国的历史及 其皇帝的悲惨命运.作为这段历史的当事人, 华雷斯、 马克西米利亚诺和卡洛塔、拿破仑三世理所当然地都 在书中占据了比较突出的地位,但他们都不是小说的 主人公,真正的主人公是他们以及他们同时代所有人 的总和, 亦即历史本身.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从墨西哥总 统到流浪汉和妓女、从欧洲君主到普通的侵略军的士 兵等各色人物在那一出历史悲剧中的表演. 德尔帕索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但他从第一部作 品起就刻意求新. 而本书实现了作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创作出了真正意义上的 全景文学 作品和真正形成了 自己的独特风格. 帝国轶闻,[墨西哥]费尔南多・德尔帕索著,张广森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年6月出版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 中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知识是人 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 识的重要手段.大学毕业近

20 年来, 我最大 的爱好就是读书和写作,陆续在报刊发表了 一些书评. 根据书评主题的不同, 我将其编成 不同的册子, 如 《大地文心》 《最是书香》 《家国 书事》 《书山问道》 等, 幸运的是, 这些书评集 被不同的出版社印刷成书. 说实话, 自己的文字被发表和出版, 内 心是惬意的.从2012 年开始,我隐隐不满 足于这些.我觉得自己的阅读与写作, 要与 这个时代同频共振.我工作的中国地质大 学,有一大批研究地球科学和生态环境的 专家学者, 受其学术氛围的影响, 我渐渐对 生态文化探索产生了兴趣.此后, 我的阅读 指向非常明确:围绕生态文化类书籍渐次 展开阅读, 尝试撰写生态文化评论. 七年当中, 不知不觉 攒 了一些生态 书评.2018 年,我遴选出

59 篇书评

20 万字, 汇编成 《山河气韵: 书香视野中的生态 文化》 一书, 今年

4 月交付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我将撰写的书评分为四大部: 生态文 学品鉴录、 生态文化启示录、 生态社会忧思 录、 生态变迁感悟录.在自然生态环境的这 张大网中, 我试图总结、 提炼, 探寻隐匿在 书山书海中的生态文化之道. 第一辑 生态文学品鉴录 中, 我在研 读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 《草木缘情: 中国古 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等著作之后感慨: 正 是由于古代文人们的心怀自然,所以才能 创作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优秀文学作品.古 人在诗歌创作中, 我 总是渺小的, 可是对 自然万物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其丰富的 自然地理生态知识超过了想象.进入现代 社会以来, 以小说体裁为代表的文学创作逐 渐转向, 我 成为创作的中心, 对自然的描 写受到了冷落.我觉得,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 来,如果文学中看不到自然界应有的生机, 其文学的生命力是值得怀疑的, 因为人不能 从自然环境中剥离开来. 第二辑 生态文化启示录 中, 我围绕生 态与历史、 生态与艺术、 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 关系, 分别展开了评论.坦率地说, 很多中外 学者对于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 多从政治、 经济、 战争的层面切入, 然而这存在缺陷: 因为 人类历史的进程,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这个 宏观要素.我在阅读 《绿色世界史》 《森林和绿 色中国史》 《大象的退却: 一部中国史》 等著作 后发现,近几十年来有部分学者在研究历史 时, 已经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切入.我坚信: 忽 视生态变迁的过程, 其历史书写是不完整的, 历史的真实面貌也难以看清. 第三辑 生态社会忧思录 中, 我在阅读 《发明污染: 工业革命以来的煤、 烟与文化》 《洛 杉矶雾霾启示录》 《大水慌: 水资源大战与动荡 未来》 等著作之后, 主要围绕工业生产、 城市建 设、 食物安全、 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 的关系, 论述自己的看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 国已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对于社会持续发展的 重要意义,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新高度, 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一 起进行统筹布局,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现状, 我尽 管有些忧虑,而对于生态社会建设的明天, 我 依然秉持乐观的态度. 因为在生态环境治理方 面, 社会上上下下已经动真格了.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涉及诸 多学科和不同专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生 命的起源与进化、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 气 候的瞬息万变等等, 都和生态环境发生着密 切的关系.我尽管是学文科出身, 但是在生 态主题作品的阅读中, 对于一些重要生态科 学问题的阐述没有回避.第四辑 生态变迁 感悟录 中, 我在阅读 《人类的出路》 《地球生 命的历程》 《生物的进化》 等专业性较强的著 作之后, 紧密围绕生命、 气候和生态之间的 关系, 表达自己的 生态心语 . 《山河气韵: 书香视野中的生态文化》 立 足于全民阅读和生态文化的双重视角, 但并 非尽善尽美, 因为在瑰丽的自然面前, 对于 生态文化的探索, 这仅仅只是起步.生态文 明建设, 既表现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践之 中, 也体现在生态文化研究与评论中, 对此 我愿意付出行动,读书人的快乐也在其中. 当前, 文学类、 史学类、 艺术类等等书评集不 少, 而生态文化类书评专著并不多见, 因此, 我也希望尝试拓展生态主题书评的空间, 我 愿意吃一次 螃蟹 . 近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 演讲厅里展开了一场读书会, 谈论 的焦点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 新书 《携死而生―― ―当离去不可避 免》 (以下简称 《携死而生》 ) . 携死而生 , 是该书译者危健 在翻译时造的一个词, 来自原书第 一章题目里的 life with death .危 健说: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