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19-07-08
绪? ? 论

第一章

2 朱湘(1904―1933) ,现代诗人兼翻译家,字子沅,笔名天 用,祖籍安徽太湖县,出生于湖南沅陵.

父亲朱延熙,进士出 身.其母为清末洋务派首领、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张之洞 胞侄女. 朱湘自幼天资聪颖, 6岁启蒙, 7岁学作文, 11岁入小学.

1917 年夏毕业于南京第四师范附属小学.1919 年考入南京工 业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开始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同年插班 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三年级,1921 年再升高等科,从此开始他 的文学生涯.后加入闻一多、梁实秋等组建的清华文学社,并 与诗人饶孟侃(子离) 、孙大雨(子潜) 、杨世恩(子惠)过从 甚密,一同获得 清华四子 的雅号.自1922 年起朱湘开始在 《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创作和翻译作品等.1923 年冬,因不满 清华学校课程的死板安排,不守校规,被校方开除,随即离开 清华来到上海,加入当时最大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 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

1926 年他参与闻一多和徐志摩创办《晨 报副刊 ・ 诗镌》的工作,提倡格律诗运动.同年在好友孙大雨 及罗念生的说项下,终于获准回到清华就读.此后又创办《新文》 ,专登自己的创作和翻译.

1927 年9月获官费资助赴美国留 学,先后在威斯康星州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 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朱湘于

1929 年9月提前回国,旋即应聘 到安徽大学担任外文系主任.

1932 年夏去职,漂泊辗转于北平、 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 于1933 年12 月5日凌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年仅30 岁.

1 朱湘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诗集数部: 《夏天》 (1925) 、 《草莽集》 (1927) 、 《石门集》 (1934)和《永言集》 (1936) ,其 中许多诗篇早已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此外他还写过不 少散文随笔与诗歌批评,翻译介绍了不少外国名诗,其中包

1 参见秦贤次《孤高的沉江诗人――朱湘》 , 《文讯杂志》 (台北)第39 期(1988 年12 月1日) ;

孙玉石《朱湘传略及其作品》 , 《朱湘》 (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 知三联书店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第215 页;

等等.

3 括散文和评论《中书集》 (1934) 、 《文学闲谈》 (1934) ,书信 《海外寄霓君》 (1934) 、 《朱湘书信集》 (1936) ,译作《路曼尼 亚民歌一斑》 (1924) 、 《英国近代小说集》 (1929) 、 《番石榴集》 (1936)等.在这些作品当中,他的诗歌和散文早已为中国文坛 所乐道,他的翻译诗歌却鲜有人论及.事实上,他的创作诗歌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翻译诗歌的经验,因而这些译诗就值得认 真加以审视和重新评价.

4

第一节 朱湘译诗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当代以色列文化批评家和翻译理论家伊文 - 佐哈(Even-Zo- har 1978)提出 多元系统论 (Polysystem Theory) ,从异质文 学关系的角度分析了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内的地位, 指出它占据中心位置的三种情况:一是当译入语文学处于发轫 期;

二是当译入语文学处于边缘或 弱势 阶段;

三是当译入 语文学处于危机或转型时期.

1 从翻译文学在

20 世纪上半叶中 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看,这三种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 表现.翻译文学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几经变化,时而 占据主导地位,时而被排斥到时代文化的边缘,这些都与中国 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大关系.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