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2019-07-06

3 段.每段由

3 行或

5 行 诗行构成.每诗行有

6 音节或

9 音节,也有

7 音节或

8 音节构成一诗行 的.顿律通常为

3 顿.萨玛酒歌题 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如歌颂和赞美家乡 的诗歌 《萨玛・家乡》 和 《萨玛・白 鹤歌》 ,热情讴歌了家乡的富饶、美 丽与神奇. 情歌也是门巴族诗歌的重要诗 体.门巴族情歌多为独段体,基本 结构为每首诗

4 句诗行 (偶而有

6 句 诗行) ,每句

6 个音节,分3顿,每 顿均为两个音节.门巴族情歌结构 短小,易唱易诵,音韵铿锵,节奏 鲜明,善用比兴手法,有很强的艺 术表现力.门巴族情歌主要以爱情 和婚姻作为基本主题,有的表达男 女双方互相倾慕、爱恋的炽烈情感,有的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有的表达对情侣的痴痴思念,有的 抒发由于爱情悲剧引起的忧伤与哀 怨.在门巴族民间诗歌创作中,叙 事长诗 《太波嘎列》 是一部规模较 大、流传广泛的作品.门巴族的作 家文学以《仓 央嘉措情歌》 为代表. 《仓央嘉措情歌》 内容丰富,思 想深邃,艺术精湛,已成为享誉世 界的文学佳作,在西藏地区影响深 远,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摘自 《民 族问题五种丛书》 之 《中国少数民 族》 卷,由邹雅婷编辑整理.本版 图片均来自网络) 门巴族总人口

10561 人(2010 年) ,主要分布在我 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错那县的勒布 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区. 门巴 意思是 生活在门隅的人 . 门巴 既是自 称,也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对他们的称呼.由于居住地域 的差异以及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各地门巴族还有一些其 它称呼,如自称 主巴 勒波 等. 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藏语支.方言差别较大,无本民族文字.门巴族人民和 藏族人民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姻,因此多通晓藏语, 通用藏文. 1964年,门巴族被我国政府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 门巴族 仓央嘉措的诗曾缄译根据神话传说、藏文文献记载和 考古材料可知,门巴族族源是门隅的 土著群体与西藏高原北部的群体互相 融合而来的.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 大约在吐蕃王朝统一西藏诸部以前, 门巴族已经形成. 公元

7 世纪,门隅地区归入吐蕃 地方政权治下,门巴族成为吐蕃的属 民.从 《唐蕃会盟碑》 等古藏文史料 可以看到,藏族与门巴族在久远的古 代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吐蕃王朝开 始,藏族与门巴族在政治、经济和文 化上的联系不断得到加强.

13 世纪中叶,门隅被纳入西藏 萨迦地方政权的治理之下,成为元朝 的一个行政区域.14 世纪至16 世纪,西藏噶举派势力帕木主巴政权和 藏巴汗政权统治西藏,门隅成为噶举 派的领地.这一时期对门巴族的历史 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西藏地方政权 在门隅委派官员,设驿站、税官、关 卡和集市,以及传播佛教和兴建寺 院,这一切,对门巴族的部落社会和 村社组织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原始村 社组织在继续维持原有性质和职能的 同时,又增加了向西藏地方政权和领 主缴纳贡物、差役和赋税的任务,门 巴族人民开始逐渐沦为农奴.

17 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 取得了西藏地方政权.五世达赖喇嘛 为加强对门隅的治理,派他的弟子和 密友、出生于门隅梅惹萨顶地方的门 巴族高僧梅惹 ・洛珠嘉措到门隅传教 和执政.洛珠嘉措积极采取措施治理 门隅,改宁玛派寺院达旺寺为格鲁派 寺院,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达旺 寺成为门隅的第一大寺,成为格鲁派 在门隅地区的政教中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