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2019-07-06
1 外汇检查全流程监管绩效审计案例 【审计背景】

2012 年以来,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货物 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推广至全国,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进一步简 政放权,直接投资可兑换进程大大加快.

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 外汇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原先外汇 基层干部熟悉的行政审核事项大大减少, 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事后 的统计监测和非现场核查. 就改革后各外汇业务部门与外汇检查 部门的合作情况来看,存在一些在资源配Z、分工协作中重复和 低效行为.这些情况并不构成内控违规问题,但是它们的存在暴 露了当前外汇业务全流程监管中的不协调和不顺畅, 将构成阻遏 外汇局实现 五个转变 工作要求的不利因素.如改革后存在同 一可疑线索,不同部门重复调查现象,以对个人分拆结售汇的可 疑线索调查为例.个人结售汇管理改革后,根据相关文件要求, 某分局经常项目管理处不定期通过非现场核查查找异常可疑交 易,并到银行调查个人外汇交易前后的人民币来源或去向.而当 地外汇检查部门由于需要按季度开展外汇检查非现场集中分析, 筛选发现的个人项下异常交易与经常项目管理处经常 撞车 , 经常发生外汇检查部门向同一家银行要求调取相同交易凭证的 现象. 又如业务流程重塑后部门监管之间职能存在交叉或空白地 带,或是在整个局各个级别层面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2 以部门间线索移交为例,一方面,很多分局没有建立相关移交标 准,对现场核查发现的同类违规可疑线索,实行双重标准.另一 方面存在大量移交退回现象,部门间不协调不顺畅可见一斑.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服务于外汇管理改革,国家外汇管理 局内审司以外汇检查为切入点, 设计外汇检查全流程监管绩效审 计评价体系,并挑选国家外汇管理局 SZ 分局作为审计对象,于2014 年10 月对其开展现场审计,希望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一)改变固有监管模式,实现监管理念转变. 五个转变 以来,外汇局系统在改变监管模式,促进监管理念改变方面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 但同时, 由于人员环境等因素制约, 改革进入 深 水区 时,必然会遇到瓶颈.换句话说,改革到一程度后,需要 有推手推动改革继续前进.因此希望利用绩效审计的手段,依靠 内审部门的 倒逼 机制,改变固有监管模式,实现管理理念转 变.

(二)实现监管资源整合,促进人员转型升级.通过全流程 监管绩效审计指标设计、 绩效评价等手段明确改革后外汇管理业 务部门和外汇检查部门的分工与职责, 探索各业务部门和外汇检 查部门双向沟通交流机制,明确外汇监管履职目标与履职手段, 实现监管资源整合,促进人员转型升级.

(三)提供绩效审计模板,提升外汇局组织价值.在SZ 分 局外汇检查全流程绩效审计的基础上,固化指标,总结经验,编 制一本科学合理, 具有借鉴意义的操作手册, 编印全局推广使用.

3 不仅给分支局开展同类审计提供很好的模板,也对分支局在 五 个转变 背景下履职提出要求,实现内审工作为组织价值增值的 作用. 【审计思路与方法】

一、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绩效审计思路. 一般绩效审计在构建评价指标时,大多直接以 经济性、效 率性、效果性 为评估维度,而对被评估对象的组织性质、 3E 指标的适用程度、 被评估对象性质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结构要 求等涉及指标取向的源头性问题未有考虑和判断, 往往导致指标 设计取向与被审计对象性质相悖,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指标的科学 性与全面性,而价值链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按照迈克尔〃波特(1985)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一个组织价 值最大化应为价值链上每一个链节价值的实现以及链节之间衔 接成本最小.基于价值链的视角,我们认为,绩效审计应着重对 组织活动的效率、 活动间的协调程度以及组织活动对组织价值的 贡献度进行确认和评价.其中,经济性指标用于考量组织活动间 的协调成本,效果性指标用于评价组织计划是否达到,而效率性 指标则重点评价组织现已开展的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辅助活动 能否在固定投入下实现产出最大化.同时,绩效审计可从组织价 值链入手,提供协调、建议等咨询服务.基于前述的分析,我们 将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绩效审计流程划分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