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9-07-04

2 0

0 8 ;

林远泽,

2 0

1 6;

,2011;

状嶙,2

0 0 4;

,2

0 0 8;

,2

0 1 2;

,2

0 1 1;

蜃,2015) .有社会学家也注意到这个现象, 并认为之所以如此, 也 许是因为霍耐特对承认概念所进行的社会理论化工作本身还不完备, 使得承认理论与社会学之间仍存在距离( 状 状i,2011:

7 3

7 .).就连霍耐特本人也逐渐意识到并坦言, 他的承认理论中仍有一 些不足之处, 若想使承认理论应用于社会学研究的话, 还有一些问题需 要解 决(镒醋,2

0 0

2 ;

参见樽 状樽嶙醋,2

0 1 3;

蜃,2015).1然而, 由于他近来将主要精力用于建立一整套政治哲学 的规范性论述, 因此这项工作始终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从而使得 承认 对社会学来说依然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1.至于对承认理论的批判、 霍耐特的回应与坦承等等, 下文有进一步的详细交代. 这种情况给社会学提出了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 承认概念的社 会理论化的不完善究竟说明了什么?这一未竟之功给承认理论带来了 怎样的缺失, 这与社会学本身有无充分的关系?二, 如何进一步接续霍 耐特开创的工作, 补上承认理论在社会理论化过程中缺失的环节, 使承 认理论更加 社会学化 ?还有, 这样做可以为社会学带来什么样的贡 献? 如果人们将焦点集中在霍耐特建立承认理论的主要著作《 为承认 而斗争》 上, 那么, 这个问题并不是迟迟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本文的主 旨, 即试图通过聚焦在( 但不限于) 《 为承认而斗争》 中关于承认概念的 社会理论化部分, 来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本文将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展开论证: 第一, 简短考察承认概念的背景, 阐明霍耐特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而认为承认概念必须加以社会理论化.第二, 仔细检视霍耐特如何对 ・

2 8

1 ・ 社会・2

0 1 8・4 承认概念予以社会理论化, 并指出其中的缺失.在这第二部分中笔者 将指出, 霍耐特主要以米德的社会化理论为工具且霍氏只停留在米德 的社会心理学层面, 没有再往前推进至米德所开启的社会互动范畴. 因此, 构成承认的社会机制在霍氏那里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第三, 笔者从霍耐特止步之处再往前推进, 尝试将社会互动范畴纳入承认 概念之中.本文将详细指出, 承认是在什么样的社会互动机制中构成 的, 承认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以及如何提高它.最后, 本文亦试图指 出, 若将承认的社会构成机制详细呈现出来, 就会发现霍耐特所区分的 三种承认形式, 必须重新改写. 本文的研究主旨在于, 在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中, 因为社会理论化的 工作没有充分完成而造成了其内在的缺陷, 并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来弥补 这个缺陷.之所以要从社会学角度来弥补这个缺陷, 是因为霍耐特就是 从社会学的路径将承认概念加以社会理论化的( 只是这个工作没有充分 完成) .也就是说, 本文并非要从一个外在于批判理论的社会学立场来 批判霍氏的承认理论, 而是在承接批判理论( 特别是霍耐特版本的批判 理论) 的前提之上, 从其理论内部来弥补当中的不足.当然, 这项弥补工 作也会对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进行一些修正.希望通过这样的弥补与修 正工作, 能让承认理论为社会学开启新的研究方向. 以下笔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