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9-07-04

1845 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矿冶技术专著(见图

3 与4).然而,这部书的深 度和广度远不及早它三百年的《矿冶全书》.1989 年,我与著名的中国技术史专家潘吉星教授一起, 在《东方经济史与社会史杂志》(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上发 表了文章,详细考察了《矿冶全书》在中国的流传和翻译为《坤舆格致》的情况.5 此后,我4详见 Pan, Vogel and Theisen-Vogel (1989), pp. 153-202;

see also Hans Ulrich Vogel, ?Georg Agricolas '

De re metallica'

in China, Schriften der Georg-Agricola-Gesellschaft (阿格里科拉学会会刊), 15:41-62 (1989);

Pan Jixing, The Spread of Georgius Agricola'

s '

De Re Metallica'

in Late Ming China, T'

oung Pao, 77.1/3 (1991): 114- 118. 图3:《滇南矿厂图略》中云南的矿洞和采矿(约1845 年) 来源:吴其F编著、徐金生绘图《滇南矿厂工器图略》(约1845 年) 来源:Georg Agricola;

Carl Schiffner (ed.), Zw?lf Bücher vom Berg- und Hüttenwesen … (矿冶业十二卷), München: Deutscher Taschenbuch-Verl., 1977. 图4:《矿冶全书》(1556 年)提水装置 从未停止对这一译本的寻找.在中国、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美国乃至其他国 家,每到一处图书馆或是档案馆,我总是在寻觅《坤舆格致》的下落,甚至烦请我的同事和朋 友也加入到找书的行列中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数字资源的利用度提高,搜索书稿也扩 展到电子媒体和数据库等新兴的重要研究工具中来. 抄本的发现 由李天经倡议、汤若望翻译的《矿冶全书》中译 本《坤舆格致》是如何被发现而又为我所知的呢?这 不得不说是一个意外的幸运.2015 年2月至

7 月,我 受邀赴埃尔朗根大学访学,参与研究 命运、自由以 及预测:东亚及欧洲应对未来的战略 这一课题.在 此期间,我参加了一个史料阅读课,课上的中国同行 做了有关《崇祯历书》的报告.该书是明代崇祯年间 为改革历法而编译的一部丛书,起初由徐光启主持编 写.徐病逝后,接手编纂工作的正是李天经,即汤若 望翻译《矿冶全书》的支持者.这提醒了我,再次在 网络上搜索《坤舆格致》的消息.令我大吃一惊的是, 一条发布于

2015 年4月26 日的新闻宣称,汤若望译 《坤舆格致》重现于世!文章的作者为韩凤冉(见图 5),任职于江苏凤凰出版社.正是由于他高水准的编辑工作,6 这一抄本得以在南京图书馆被 重新发现(见图 6).他随即发表了《南图藏汤若望〈坤舆格致〉发现记》一文.7 无疑,学术 界对他的这一发现深表感谢.可想而知,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搜索后终于有了好消息,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