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里红妆 2019-07-03

800 万~900 万吨, 实际年捕捞量 超1300 万吨.这一对差距悬殊的数字让人惊 讶. 随着休渔期的结束, 我国近海几近无鱼可捕 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由于过度捕捞、 不科学捕捞等原因, 当前我 国渔业捕捞产能严重过剩、 品种品质不高、 渔业 资源持续衰退趋势加剧,日益危及生态系统健 康和食物产出的可持续性. 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 面临当前严峻的形势,渔业捕捞产能结构调整 已迫在眉睫. 如何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 改善 生态环境, 保障优质蛋白质供给与安全, 促进渔 民增收, 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 成为现代 渔业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利用 从1990 年起, 我国水产品总量跃居世界首 位, 并一直维持在这个位置, 为改善国民膳食结 构、 发展渔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最新统 计数据,

2015 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 48.74 公斤, 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根据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数据, 在2015 年, 海洋捕捞产量是 1533.98 万吨,其中近海捕捞产 量1314.78 万吨, 远洋捕捞产量 219.20 万吨, 产值 达到 2003.52 亿元. 从这里可以看出, 我国近海捕捞业在我国 海洋渔业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水产科 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 研究室副主任单秀娟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 采访时表示. 科学统计,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可捕捞量大 约是

800 万吨到

900 万吨,然而实际的年捕捞 量却超过

1300 万吨. 近海渔业的过度捕捞问题是渔业资源发 展不可持续的原因之一. 现在, 近海渔业资源已 过度利用,捕捞强度超过了资源的实际再生能 力. 单秀娟表示.

1989 年~2015 年,海洋机动渔船总功率由 629.2 万千瓦增加到

2015 年的 1732.28 万千瓦, 增长了 175%, 年均增长 6.7%;

海水产品捕捞产量 由503.6 万吨增加到 1314.78 万吨, 增长了 161%, 年均增长 6.2%.中国近海捕捞能力已远远超过了 可持续渔业所能够承受的水平,大部分海洋渔业 种群已被充分利用, 有的甚至已经枯竭. 过度捕捞造成渔业生物高值种类生物量 下降, 个体变小 (如小黄鱼体长由

70 年代

20 厘 米下降至目前

10 厘米左右) , 性成熟提前, 营养 级下降,并且渔获物中幼鱼和

1 龄鱼比例显著 增加, 渔获质量下降. 单秀娟表示, 此外, 一些 传统渔业种类消失, 优势种更替加快, 生物多样 性降低, 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 影响到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科学捕捞和控制近海捕捞量是未来捕捞 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 杨红生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说. 科技先行是重点 目前,中国海区的捕捞设施和方式仍然落 后于发达国家, 主要作业方式有拖网、 围网、 流 刺网、 钓、 定置网等多种作业方式, 其中拖网与 定置网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 2/3 左右. 这两种作业方式对渔业资源及其渔场环 境的破坏极其严重, 拖网作业还对底栖生物、 产 卵场、 育幼场的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 严重 影响着渔业生物的繁殖、 生长和索饵. 单秀娟 指出. 此外, 由于我国 70%~80%的机动渔船都是 小型渔船, 且数量庞大, 其作业范围局限于近岸 海域, 对近岸渔业的破坏极大. 近岸主要是一 些渔业生物的产卵场、 育幼场和索饵场, 这破坏 了渔业资源的补充,对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非常不利的. 单秀娟说. 在杨红生看来, 不科学的捕捞方式以及落后 的捕捞设备, 把一些经济价值低的小鱼等 一网打 尽 , 造成渔业资源日趋枯竭. 这就需要资源评估 等基础研究原创的驱动和关键设备以及核心技术 的突破. 一定要科技先行.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首席专家谌志新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强调. 谌志新表示,改善近海捕捞业发展现状涉 及到好几个层面的问题, 包括捕捞方式、 科学管 理、 科研支撑等. 捕捞装备技术的提升, 可以有选择性地进 行捕捞.科学技术的提升要与科学的管理相结 合, 通过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以提升海洋渔业 效能, 防止渔民通过增产来实现增收的目的. 谌志新说. 在杨红生看来,海洋农业和陆地农业发展 相比差距较大, 比如陆地农业设备已经很先进, 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都比较高, 但是在海洋农 业领域, 我们还不能解放渔民的双手, 这方面仍 然需要加强创新突破. 除此之外, 还需要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 提升信息化水平. 谌志新说. 推动生产方式现代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