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2019-07-02
中国审判新闻月刊 2008.

8 关怀,1927 年出生于河南偃师.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华全国总工 会法律顾问,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 会名誉会长. 从1981 年以来,曾担任全国总工会第

10、

11、12 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 员和全国总工会第

11、12 届主席团委员,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

1992 年被评为 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 ,1999 年获中国法学会颁发的 从事法学研究 和教学五十年荣誉证书 ,2000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颁发 元老教师荣誉证 书 ,2004 年获得中国劳动法研究会颁发的 劳动法研究杰出贡献奖 和 科研成果 优秀教材奖 . 他从

1956 年起一直参与《劳动法》的起草,并于

1983 年主编了我国 第一部劳动法学教科书,后又出版了大量的劳动法著作. 关怀文/郑爱青新中国劳动法学的奠基人中国审判新闻月刊 2008.8 Character 人物 [中外法学名家] 颠沛流离, 刚毅不屈, 抒鸿鹄之志 关怀教授原名关家驹,

1927 年出 生于河南偃师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 为其取名 家驹 ,喻英俊才殊之意. 关怀教授的父母都是老师.父亲才华 横溢,曾就读于河南大学教育系.母 亲毕业于开封梁苑女子中学和河南艺 术师范,她聪颖好学,过目不忘,直到90 岁时还能朗朗背诵《古文观止》 中的《秋声赋》 、《吊古战场文》 、 《陋室铭》等许多文章.关怀教授

5 岁时,父亲在刚出任河南上蔡县教育 局长后不久,感染了霍乱,英年早 逝.当时他的母亲只有

23 岁,她把 所有精力都放在儿女的教育上,终生 未再嫁. 少年时的关怀教授过着颠沛流离 的生活.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母亲 抱着不做亡国奴的决心,毅然携儿女 漂泊异乡,来到甘肃南部的清水县 城,继续教师生涯.她不向命运低头 的顽强个性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他 们懂得唯有勤奋读书、奋发向上才能 报答母亲、拯救国家. 抗战胜利后,全家返回故里 .

1947 年,关怀教授在北京读大学时 与中共地下党有了联系,成为地下党 领导的民主青年工作先锋队的成员, 其间他常写信给两个妹妹讲学生运 动,妹妹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

1948 年,解放军攻克开封后,年仅 十七八岁的她们立即参加了革命.新 中国成立后,大妹妹关君蘅曾任新华 社机关党委宣传部长,小妹妹关涛 (曾用名关君瑜)曾任全国妇联书记 处书记和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兄 妹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 贡献,这都离不开他们刚毅不屈、历 经磨难的伟大母亲对他们的言传身 教. 关老自幼酷爱诗词,吟诵诗歌达 到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少年时期的志 向,就是当一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 在高中时即发表了若干诗歌,他的处 女作《画像》 : 是一块煤,从厚压的 岩层下被掘起,为了增添人间的温暖, 把自己变成灰烬.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 句,却折射出他献身祖国、热爱人民 的情怀.他的另一诗作《请缨之歌》 还获得当时全国青年文艺创作比赛的 优秀作品奖. 尽管关老很喜欢诗歌,但经过深 思熟虑,他认为诗歌对于国家振兴的 作用是有限的,而政治法律制度对于 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于是他选择了 法学,

1947 年考入了当时的法学最高 学府―― ―朝阳大学.解放前的法学界 有 南东吴北朝阳 之说, 朝阳大学校 长由司法院院长居正兼任,教师大多 从日本、 德国留学归国. 当时还有一个 说法 无朝不成院 , 即只要有法院就 有朝阳大学的学生,可见朝阳大学在 法学界的影响之大. 关老在朝阳大学期间,解放战争 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他积极参加学生 运动,和热爱诗歌的同学建立了朝阳 大学诗社.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南开等九所院校的诗社又成立了 华北诗联 ,出版《诗联丛刊》 ,关 老曾任这一地下刊物的编委.他们以 北大红楼为活动地点,讨论时政、贴 大字报、游行示威,办刊物抨击当时 的黑暗统治,号召人们与国民党政府 斗争到底.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