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2019-07-02

1 9)

1 9

5 5年, 包下 来 政策逐渐演变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招收和调 配制度,即统包统配、只进不出的用工制度. 该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劳动力市场进 入(就业)的国家化.国家充当了用工主体和分 配主体,用人单位和职工丧失了就业抉择的自由.任何企业从社会上招收新职工,一律要由劳 动部门介绍,而职工的调动,允许各主管部门在 本系统内调整,但在地区之间的成批调动,必须 征得调出、调入地区劳动部门的同意. 在统包 统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权的性质属于 纯粹的社会权,即国家直接提供工作岗位以达到 适才适用的完全就业.但这一点也往往成为国家 借以否定公民消极的劳动自由的依据.由此,劳 动不但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公 民没有不就业的自由. [ 2] ( 2)养老保障的企业 化. ( 国有)企业或单位承担社会职责,为职工 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保障,包括子女教育、 医院和退休福利等.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并不是经济组织,而是安置单位,是国家整 合与控制的中介.企业办社会成为普遍现象. [ 3] (

3 )劳动力市场退出的国家化 ( 国家强制退休) . 劳动力市场进入的国家化使得劳动力市场的自我 更新机制丧失,因此,国家通过立法剥夺达到法 定退休年龄者的劳动者资格,强制他们退出工作 岗位 ( 劳动力市场) ,劳动者与企业的自主意志 完全被忽略,以国家强制替代市场机制,维持劳 动力队伍的更新. 然而,由于此种用工制度存在生产效率低、 劳动用工僵化、企业负担重等诸多弊端,因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确立,劳动用工的国家干预逐渐减弱,市场 化的用工机制逐步确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

1 ) 劳动力市场进入(就业)的市场化.

1 9

8 0年,全国劳动工作会议确定了新的劳动就 业方针: 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 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 结合 的方针. [ 4] ( P

2 9)

1 9

9 3 年, 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 育意见的通知》 指出: 改革高等学校毕业 生'

包当干部'

和由国家 '

统包统配'

的就业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 度的改革,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实行高等学校大 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

2 )养老保障的社会化.为减轻企业负担, 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过度负担的社会职能逐渐 被剥离.1

9 9

1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提出建立基本养 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 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实行国家、企业和个 人三方共同负担. 但是,劳动力市场退出的国家化 ( 国家强制 退休)却依然延续至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 动力市场退出的国家化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个体 自主择 业之间的冲突较小,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缺乏独立性. 单位只是当时社会大工 厂的一个车间,是作为国家控制个人、强化国家 管制的一个环节,财产均归国有,生产意志全部 由行政机关制定. [ 5] 另一方面,劳动者对单位具 有较强的依附性,达到退休年龄后,多遵循单位 安排退 出工作岗位,继续就业的情形较少.然而,在市 场经济时代,企业与公民均为独立个体,个体自治和市场意识增强,且养老保障不完 善(没有养老保险待遇或者待遇过低) ,使得大 量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但不退出就业,从而造成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