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2019-07-01

16 项建议,得到 各级领导人批示

9 项.

3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海伦站利用野外台站平台作用,逐渐形成了以黑 土和大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研队伍,该队伍是中国 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十三五"发展规 划和"特色研究所"建设的重要力量.现有研究人 员19 人,技术支撑人员

5 人,海外特聘研究员 1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1 人,国家杰出青 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 选者

5 人、 "青促会" 会员

4 人、关键技术人才

1 人以及 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拔尖青年科学家

1 人.近5年培养博士、硕士和博士后共

27 人,在读研究生

32 人.

4 科研能力与技术平台 海伦站建有

1 300 平方米综合实验楼,设有分析 测试实验室和微生物培养室等

5 个实验室,土壤样品 储藏室

5 个以及大小会议室各

1 个;

配有同位素质谱 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连续流动注射仪和 TOC 等仪器 设备,可满足台站常规监测任务以及基本科研需求;

建有

700 平方米专家公寓,可为来站人员提供良好的 生活条件.站区现有试验田

21 公顷,其中后备试验 用地

10 公顷;

拥有

2 个万亩示范区.根据研究方向 和CERN的要求,以黑土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 立了

11 个长期监测综合观测场和辅助观测场及

19 个采 样地,对水分、土壤、气象和生物等生态环境要素开 展长期监测.针对人类活动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影 响,设有

13 组长期定位试验,包括我国农业不同历史 阶段经营模式模拟、黑土生态恢复、农田养分循环与 平衡、不同作物轮作与耕作及黑土母质熟化过程等, 最早的长期定位试验开始于

1985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 农业优化模式的建立,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区域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技术对策, 同时也为开展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平台.

5 开放与交流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样地、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和 便利的技术平台,海伦站已建成为我国黑土农田生态 系统研究的国家级研究基地,成为与国外开展黑土联 网监测和研究的重要野外平台和学术交流基地.先后 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 家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同时也与中国科学院、高等学校等国内相关单位科研 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已成为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开展学 术交流和研究合作的重要基地.此外,海伦站还是黑 龙江省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实习基地、中小学生的科普 基地,曾获得科技部颁发的"科研机构和大学面向社 会开放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6 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及中国科学院的总体 布局,面向建设东北优质商品粮基地的重大需求与黑 土资源安全战略,海伦站将建成东北黑土区生态与环 境要素长期系统监测基地;

黑土区农业生态领域重大 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基地;

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 与示范推广基地;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基地;

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相关图片请见封三) 责任编辑:刘天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