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2019-07-01
院刊

371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哈尔滨

150081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海伦站")位于东北黑土区中部的黑龙江省海伦市(北纬 47°27′ , 东经126°41′ ), 建于1978年, 建立初期隶属于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1978―2002年), 后因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合并,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 农业生态研究所(2002年至今).

海伦站1988年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被正式 批准进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 定名为"黑龙江省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是中国科 学院在东北黑土地上设置的一个从事农田生态系统监测、 研究、 示范和服务于农业、 农村及农民的重要实验基地.

1 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农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海伦站以东北黑土地为研究对象,以农业可持续 发展为重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 东北黑土地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监测和演变规律;

② 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 的变化过程与调控;

③ 黑土地保护利用机制及其技术研发;

④ 黑土地农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和健康诊断;

⑤ 农 田系统生产力形成机制及其调控;

⑥ 东北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2 研究成果与科学贡献 针对东北黑土地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及其耕地资源特征,海伦站先后围绕黑土地保护利用、 作物轮作连作、作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生物学过程及其调控等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开 展了长期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以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为东北黑土地保护 利用、区域轮作休耕、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促进了东北区域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首次提出了黑土层肥力变化主要发生在 0―35 cm 的土层内,据此建立了肥沃耕层理论,研发了肥沃耕 层构建关键技术,创制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群,为东北黑土地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2)明确了东北黑土地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养分循环过程及其高效利用机理,研发了农田水肥高效利用技 术体系并大面积示范应用,为实现国家农田生产节水、节肥的目标提供了科技支撑. (3)揭示了大豆连作障碍性机理,研发出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技术,为东北地区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和提高 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模式. (4)培育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

10 个,其中

4 个通过国家审定.该项成果转化的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 CAS Field Station

372 2019 年.第34 卷.第3期直接经济效益

2 000 万元,累计推广应用

5 000 万亩, 增产大豆

10 亿千克,增加效益

36 亿元. (5)揭示了黑土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提出 了阻水保土技术体系,建立了"光荣村"小流域综合整 治模式,为同类地区控制水土流失提供了示范样板. 建站以来,海伦站共获得国家、院、省级科技成 果60 余项,其中获奖成果

30 余项.已发表论文

700 余篇(SCI 论文

300 余篇),授权专利

60 余项,海伦站 积极为国家和黑龙江省相关部门提供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