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2019-07-01

本报记者 张枕河 随着美联储加息提速的预期升温,全球主 要发达经济体也面临货币政策从紧的压力. 市 场分析师指出,在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且通胀率 企稳的背景下,包括欧洲、英国、日本等央行都 将逐步迎来政策拐点,此前持续实行的宽松货 币政策将进入尾声. 英国央行本周将举行议息会议,市场普遍 预计该行此次将按兵不动, 但可能会释放5月 份加息的信号. 去年11月,英国央行自2007年 以来首次加息. 经济暖风频吹 最新数据显示,发达经济体近期的经济表 现和预期均较为抢眼. 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日前公布2018年春 季财政报告,将今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 的1.4%上调至1.5%, 并对当前英国财政状况 予以肯定, 表示未来有可能停止财政紧缩,扩 大支出. 哈蒙德表示,英国经济已经出现转折, 在2018-2019财政年度,英国债务占GDP的比 重将出现下降, 这将是17年来首次显著下降, 也将是英国从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机复苏的转 折点. 欧元区经济也表现不俗. 欧盟统计局数据 显示, 欧元区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 GDP)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0.6%;

欧盟28 国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 0.6%,均好于市场预期. 彭博对经济学家的调 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家预计2018年欧元区 经济会增长2.2%,总体保持较为稳健的状态. 日本经济数据也令市场满意. 日本去年第 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 GDP)修正值显示,剔 除物价变动因素后比上季度实际增长0.4%,换 算成年率为增长1.6%,近28年来首次保持8个 季度连续增长. 而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是日 本自1986年二季度到1989年一季度连续12个 季度增长的泡沫经济时期以来首次. 货币紧缩周期或提前 分析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发达经济体 的货币紧缩周期或较预期提前. 英国央行方面,三菱金融集团(MUFG)分 析师表示, 预计今年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MPC)计划加息两次以抑制通胀加速,而不是 市场普遍预期的只加息一次.贝伦贝格预计,英 国央行可能在今年5月和11月分别加息两次. 欧洲央行方面,瑞银和巴克莱银行日前均 预计,欧洲央行在今年某个时刻可能提高存款 利率. 巴克莱分析师指出,该机构认为欧洲央 行可能于今年9月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并将 在2018年第四季度首次加息20个基点. 法兴 银行分析师表示,预计欧洲央行将在今年年底 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并在2019年6月第一次加 息,但从逻辑上看,目前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提 前正常化的可能性上升了. 日本央行方面,日本央行执行董事、副行 长提名人选雨宫正佳近日表示,若合适的时机 到来,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可能转为退出宽松. 他指出,日本央行有平稳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 工具,不需要通过大幅出售日本国债来实现货 币政策正常化. 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美股仍将走高 本报实习记者 昝秀丽 20日,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 ( BBH)高级 副总裁及全球货币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1日美联 储或加息25个基点, 预计今年共加息3至4次. 另外,虽然20日美国科技股大跌,但他认为,美 股后市仍将走高. 美联储将加息3至4次 中国证券报:21日美联储即将公布利率决 议,你对美联储加息节奏的预判是什么? Marc Chandler: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也是基于市场大部分人的判断,本次应该加息 25个基点.我判断年内加息次数应该至少还有 2次或3次,也就是说全年一共加息3至4次. 去 年美联储已经加息3次, 今年应该基本延续去 年的节奏. 原因方面,一是美联储已经宣布要 战略性的退出量化宽松. 早在伯南克时代,就 已将美元实施的战略图部署好,实施方法也已 落实清楚. 自然而然都是按照退出量化宽松的 路线图向前推进,其战略步骤为 量化宽松- 逐步退出-等待市场稳定-加息-等待-加息- 缩表-加息-等待 , 所以依据这样的路径判 断,今年应该加息3至4次. 二是现任的美联储 负责人认为美国经济指标和美联储预计的目 标接近. 美联储的两大目标:低失业率和价格 稳定目前都在其掌控和预料之中,所以美联储 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加息. 中国证券报:请以欧洲和日本为例,谈谈对 全球货币政策紧缩趋势和其产生影响的看法. Marc Chandler: 欧洲央行与美国相 反,美联储在不断缩表的同时 ( 去年资产负债 表缩减4200亿美元, 今年大概缩表6000亿美 元左右),欧洲央行继续扩张,其存款利率目 前是-40个基点 ( -0.40%). 而日本央行方面 的政策有一定的波动性. 日本央行的举措不像 美国那样稳定. 但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 他们经济最强劲的复苏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 都是下行趋势.我认为,未来12至18个月,全球 经济将呈现缓慢的回调趋势. 美股仍将走高 中国证券报:面对美元走软和美联储持续 加息的现状,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有何建议? Marc Chandler:和客户的沟通中,我发 现多数客户的资产配置包括新兴国家经济体的 股票, 欧洲的优先债权和其他新兴市场的有价 证券.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方面,美联储短期利率 走高的话,一般长期利率也会走高.但现在情况 不同,美联储短期不断加息推高利率,美联储会 采取措施平抑通胀风险, 导致整体经济可能出 现向下趋势,会使长期利率持平或者轻微下降. 因此与之前情况不同,即短期利率走高,长期利 率可能会持平或者下降, 这也与收益率曲线的 走势一致. 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 激计划,力度甚至超过2008-2009年经济危机 时的水平.美联储一方面加息,同时减少采购使 供应上升,从而推动债券的收益率上行. 大宗商品方面, 投资者的持仓比例不高, 更多会选择配置大宗商品的股票. 值得关注的 是,本月末,世界第一只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 期货合约将在上海诞生,这意味着中国能更好 地管理因大宗进口带来的风险. 中国证券报:对20日FAANG等美国科技股 巨头大跌有何看法? 如何看待美股未来的走势? Marc Chandler:20日科技巨头股票出 现大的跌幅,首先是纳斯达克100综合指数从2 月起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业界称之为CAPE ( 经过经济周期调整后的PE估值)过高,而过 高的估值让市场产生了担忧. 另外,回顾欧洲、 亚洲股市,自金融危机以来,并没有像美国一 样一路高歌猛涨. 美国的涨幅已经超过了经济 危机之前的最高点,还在不断创新高. 所以相 较其他国家股市,美股的高涨幅带来的回调压 力更大,更脆弱. 其次是苹果公司最近宣布,要自主生产显 示屏,不再采购三星的显示屏,这使市场担忧 苹果公司的利润率会受损,并且担忧苹果公司 会有大的资本支出,这都使高位接盘的投资者 出现套现动作. 第三,是欧洲宣布要向全球高科技公司征 收3%的税,这使投资者认为额外加税会使股票 贬值,欧洲税改也是影响高科技公司股价的原 因. 自2009年以来,美股80%的涨幅来自企业 盈利的提高,20%是投机者的买入. 而美国减 税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盈利, 企业盈利好 了,自然会有更多投资者回购股票,因此我认 为2018年将是企业回购股票的高峰年,美股将 继续飙升. 美联储加息无悬念 紧缩节奏成焦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