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19-07-01

7 月, 洪 振玲参加社区在职党员自发组织的 讲演会 , 第 一次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她, 在那里 度过了两个小时的难忘时光. 党员馆长为 邻居团 讲述抗战史 沸城, 从名字就透着点儿不一样.不熟悉这 里的人, 第一反应是 费城?美国的那个? ―― 错了, 这里是丰台. 沸城位于北京五环的西南处, 紧邻环线, 离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不远.相比古香古色的宛平 城, 十多年间拔地而起的沸城十分年轻, 一栋栋 现代化居民楼是最好的见证. 城年轻, 党员们玩起新花样来也得心应手. 去年, 沸城社区的在职党员来报到, 社区党委书 记韩燕翻着登记册, 琢磨起了小心思. 党员报到, 就是要发挥带头作用, 为社区服 务.扫扫地、 捡捡垃圾当然能美化社区环境, 但 能不能做点不一样的?韩燕和前来报到的党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罗存康一拍即 合, 提议请邻居们去抗战馆 做客 .这也就促成 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我是抗战馆的工作人员, 也是党员, 就想着 能否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单位的优势, 给社区服务 一回. 罗存康介绍. 抗战馆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都 要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但由于工作繁 忙等因素, 很多居民没有参观过家门口这个著名 景点, 还有一些人错过了详细介绍, 只是走马观 花地瞧个新鲜. 参观抗战馆的消息发出后, 一两百名社区居 民很快 组团 完毕.去年七月的一个早上, 抗战 馆尚未开门, 居民们已经在馆外排起了长队.之 后两个小时, 罗存康带着 邻居团 完完整整地将 抗战馆游览了一遍, 并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解说. 参观结束后, 邻居们意犹未尽, 回家路上还津津 乐道地交换彼此的心得感悟. 六旬老人被勾起 打靶 往事 今年

66 岁的洪振玲也是参观者之一. 洪振玲是退休党员, 去过不少抗战馆, 但家 门口这个给她留下的印象最深.时隔近一年, 她 还能记起抗战馆里的抗战英雄塑像、 陈列的抗日 战争时期的武器、 红军们用过的被子背包…… 抗日战争的历史大家都知道, 但听他这么 当面讲一次, 感受不一样. 洪振玲说, 罗馆长对 每一件展品都特别熟悉, 娓娓道来, 讲解得很专 业, 又生动易懂. 战火纷飞的抗战史, 也勾起了洪振玲四十多 年前的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 国际形势尚不明 朗, 不少普通人加入民兵连.她常常在上课、 上 班途中被刺耳的警报声打断, 和朋友们扔下包就 跑, 躲进防空洞里, 仿佛头顶真有轰炸机飞过. 说是防空洞, 有的只是一人大的 萝卜坑 , 钻进 去灰头土脸. 她还参加过枪法培训: 扛着一米多长的大步 枪, 一排五个人、 五个靶子, 每人五发子弹, 三发 上靶就能得到一张红奖状.第一次打枪, 她看着 旁边人被枪的后坐力怼得肩膀通红心中害怕, 睁 开眼睛瞄靶、 合上眼皮开枪, 子弹不翼而飞, 上不 上靶全凭运气. 四十多年过去, 吃饱穿暖成了平常, 这段回忆 也成为一件有趣的过往.如今休闲的生活, 让洪 振玲不禁感慨 国家强大了, 生活真的变好了 . 亮点发挥专长搞讲座 党员 讲师团 受追捧 志愿者张耀 有着卢沟桥情怀的72岁老人 穿过宛平古城墙和沟壑不平的卢沟 桥, 再西行百米左右就是张耀的家. 还没见到老人, 一阵嘹亮的男高音 便隔墙传来.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 来比母亲…… 书房里, 老人穿着喜庆的 红色毛衣, 戴着耳机, 手拿麦克风, 正忙 着做每天的必修课――录制红歌. 唱红歌这个爱好, 跟我的成长经历 多少有点关系. 张耀是土生土长的宛平 人, 打小他就听父辈们讲卢沟桥的故事, 所以对于卢沟桥、 对于宛平城, 他有着不 一样的情感. 退休后, 空闲时间多了, 张耀总想为 卢沟桥做点什么.2008 年, 当得知社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 宣传卢沟文化, 成 立了 卢沟文物保护队 , 他第一时间报 名. 我是听卢沟桥故事长大的, 我有义 务把它传承下去. 张耀说, 这也是他作 为新闻发声人的初衷――讲述家乡的变 化, 传递更多正能量. 截至目前, 张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 时间已经超过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