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2019-07-01
3

7 责任编辑: 周玉宁

电话: (010)

65914510 电子信箱: wyblilun@sina.

cn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经典作家 诗歌的芦笛在球型人生的眺望中吹响 李晓虹 《 创造》季刊创刊号考释徐俊郭沫若的文学之路与他的人才观有着重要联 系. 早在震撼诗坛的 《女神》 出版之前, 他便在与宗 白华的通信中, 对于人的发展路向表达了独特的 看法, 认为天才的发展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 直线 型 的, 以其特殊的天才为原点, 向着一个方向深 益求深、 精益求精地直线发展. 比如纯粹的哲学 家, 纯粹的科学家, 纯粹的教育家……另一种是 球型的发展 , 将他所具有的一切的天才, 同时 向四方八面, 立体地发展了去 . 尽管郭沫若也认同并且敬重那些在某一领域 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人才, 但他更加崇拜那种在 多方面展示才华的球型发展的天才, 把他们作为 自己人生的榜样. 他知道, 要成就这样的人生是不 容易的, 因此, 成功者少之又少. 他说: 这类的人 我只找到两个: 一个便是我国底孔子, 一个便是德 国底哥德. 郭沫若钦佩孔子, 首先因为孔子多方面的才 华. 他认为孔子是有 大同 思想的政治家;

是有哲 学理念的哲学家;

是提出并倡导 有教无类 , 因 材施教 主张的教育家;

是科学家, 博物学者, 数 理底通人 ;

还是 精通音乐 的艺术家;

更是 删 《诗》 、 《书》 , 笔削 《春秋》 , 使我国古代底文化有 个系统的存在 的文学家. 他同样钦佩歌德全面发展的 天才 品格, 认 为他是解剖学的大家, 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者, 绘 画音乐无所不通, 有对于破产法条例的意见, 有政 治家和外交家的本能和经验, 有他的哲学, 有他的 伦理, 有他的教育学, 是德国文化上的大支柱, 是 近代文艺的先河…… 郭沫若对孔子和歌德的推崇不仅因为他们取 得的成就, 更因为他们首先 是个 '

人'

, 是 '

人中 的至人'

, 他们的灵肉两方都发展到了完满的地 位 . 而 决不是在破纸堆里寻生活的 蠹鱼 , 决 不是以收人余唾为能事的臭痰盂! (以上引文参 见 《三叶集 ・ 郭沫若致宗白华》 ) 尽管青年郭沫若对于人的发展的认识还没有 进入更理性的层面, 而主要是通过对歌德、 孔子等 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的确认来体现的, 但已经可以 看出这种思考的深刻性. 相对于压抑个性意识, 不 以人为出发点, 不以人为目的的封建传统而言, 这 种重视个人才干, 有意开发人的潜能, 使人的丰富 性、 多样性得以充分体现的现代精神渗透着强烈 的反叛性. 它与中国封建社会给知识者限定的 学 而优则仕 的惟一性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抗, 体现 了对个体生命的珍重, 对每一个 个人 生存、 发展 合理性的确认, 本质上是一种自由意识的觉醒. 它 能全面调动人的各种潜质, 将生命力创造力发挥 到极致, 进入人生最积极、 最自由的状态. 郭沫若心向往之并且倾其毕生精力为之努力 的球型的发展路向是需要条件的. 首先, 要有对于世界整体性的自觉认识和把 握. 叔本华在谈到 天才 时说: 他们观察事物 并 不是通过某种对事物外部细节的观察和留意, 而 是通过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贴近的研究. ( 《论天才》 ) 假如没有走出局部的能力, 就很难获 得一种大的眼界, 也就很难将跨度很大的不同领 域作为自己驰骋的疆场, 在多个方面取得成就. 郭 沫若在致宗白华的信中谈到哲学家和诗人的区 别: 一个偏于 直观 , 一个侧重 推理 , 但也看到 他们的共通点 是在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 以透视 万事万物底核心为天职 . 其次, 这种球型人物往往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种人物产生的 先决条件是每个人生存、 发展的合理性得以确认, 自由意识觉醒, 重视个人才干, 有意开发潜能, 使 人的丰富性、 多样性得以充分体现. 从这一点看 来, 郭沫若是生逢其时. 尽管他的人生波澜起伏, 但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一直是主动、 积极的. 无论 是弃医从文, 投笔从戎, 还是潜心学术研究, 进行 戏剧创作, 直至走上政治舞台, 人生的重大变化尽 管有外在的因素, 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个人的 主动把握. 再次, 这种球型人物往往都有文学方面的建 树. 文学之于他们不只是一个爱好或者一个精神 出口, 而成为一种 内在的生活 , 在此基础上成就 了审美人生. 郭沫若曾提出 要用艺术的精神 美 化自己的 内在生活 , 使生活艺术化, 要把自己 先做成一个艺术 . ( 《生活的艺术化》 ) 因为文学 艺术关注的是生命原初的眺望, 是对生死、 爱恨、 良知等人生元命题的解读, 一个真正的文学家无 论他写作的内容如何, 内心的动力总是源于这些 永恒的题目. 《女神》 《瓶》 等诗集正是由于表达了 这种具有超越性的内容而能够穿透时空. 最后, 这种球型人物由于涉及的领域宽广, 一 方面, 他们在不同的方面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另一 方面, 这些领域的独特性也对他们形成限制, 使之 处在矛盾冲突之中. 这种内在冲突在孔子、 歌德身 上都有表现, 而作为诗人、 学者的郭沫若与作为社 会活动家的郭沫若的身份带来的矛盾则更为突 出. 从这一点出发解读郭沫若的复杂性, 可能是一 个新的思路. 郭沫若提出 直线型 和 球型 的人才发展观 时仅二十多岁, 是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的一 名留学生. 对于多方面施展个人才华, 成就更多事 业的明确认识成为他的出发点和内心长久的动 力, 他努力实践这种人生的丰富性, 最终成为集文 学家、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社会活动家于一身, 多 方面施展个人才华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郭沫若的人生旅途中, 首先是借文学来 鸣 我的存在 , 最先吹响的是 诗歌的这支芦笛 . ( 《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 ) 诗歌是 生底颤动, 灵底喊叫 , 是 欢乐底源 泉, 陶醉底美酿, 慰安底天国 , 在诗歌中他走向自 由: 他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 我是月底 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 X 光线 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底总量! 我的我要 爆了! ( 《天狗》 ) 他叩问宇宙: 宇宙啊宇宙, 你自从哪儿来? 你 坐在哪儿? 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 你是个无限大的 整块? 你若是个有限大的空球, 那拥抱着你的空 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外边还有些什么存在? 你若 是无限大的整块, 这被你拥抱着的空间, 他从哪儿 来? 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 你到底还是个 有生命的交流, 你到底还是个无生命的机械? ( 《凤凰涅》 ) 这些问题本身渗透一种怀疑精神和 探索真知的热情. 他表达对春天、 生命、 爱情发自精神深处的爱 恋, 同时也直面哀伤、 绝望, 甚至死亡. 他赞美地球、 匪徒、 偶像破坏者、 炉中煤…… 他用诗歌表达自我焚毁, 涅再生的决心. …… 总之, 诗歌使郭沫若的心灵世界得到最充分 的表达, 进入一种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状态, 这种 自由不仅表现在其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方面, 更成 为心灵的起点, 渗透在精神深处, 影响其一生. 在后来谈到人才培养时, 郭沫若强烈反对近 代的学校教育 所取的划一主义与灌入主义, 不能 使个人的天赋尽量的发展 . 归根只养成得一些 千篇一律的庸才, 归根只是把天才杀死了 ( 《天才 与教育》 ) . 强调教育的目的 在使每一个青年熟悉 自由思想的法则, 养成自由研究的习惯, 发挥自由 创造的精神 ( 《答教育三问》 ) . 对自由精神的这一 认识在今天仍有意义. 诗歌创作也使郭沫若的反抗精神得到最充分 的展现. 《女神》 表现出的那种吞吐日月, 烧毁旧我 连同旧世界的气魄和破坏创造的精神振聋发聩, 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也影响到他后来的研究和创 作. 无论是作学问, 还是搞创作, 最能激发郭沫若 热情的是那些打破陈见, 独辟新说的翻案文章. 在 谈到历史研究与史剧创作时, 郭沫若有一个著名 论断: 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 史剧家是发展 历史的精神. 而这种 发展 就是在历史研究的基 础上, 发出新见. 他说: 大抵在大关节目上, 非有 正确的研究, 不能把既成的史案推翻. 但因有正确 的研究而要推翻重要的史案, 却是一个史剧创作 的主要动机. ( 《历史 ・ 史剧 ・ 现实》 ) 在研究历史的 前提下 推翻重要的史案 , 正是郭沫若创作历史 剧的动因. 在谈到五幕话剧 《蔡文姬》 的创作意图 时, 郭沫若说: 我写 《蔡文姬》 的主要目的就是要 替曹操翻案. 曹操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 文化的发 展, 确实是有过贡献的人. 在封建时代, 他是一位 了不起的历史人物. 但以前我们受到宋以来的观 念的束缚, 对于他的评价是太不公平了. 特别经过 《三国演义》 和舞台艺术的形容化, 把曹操固定成 为了一个奸臣的典型――一个大白脸的大坏蛋. ( 《蔡文姬 ・ 序》 ) 在 《蔡文姬》 中, 曹操一改白脸奸臣 形象, 而成为一个文治武功的开明君主. 尽管在这 部作品中对曹操的评价在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但 这种对既成的史案发问并力图在史料研究的基础 上推翻它的勇气却充分体现了一种现代意识. 总之, 郭沫若从球型发展的理想出发, 走向诗 歌, 开始其在文学上的长久跋涉, 进而拓展到更广 阔的领域, 取得多方面的成果. 诗歌使他的自由意 志和反抗精神更为自觉坚定, 进而影响到他的学 术研究和人才观的深化. 而这种自觉的追求又使 他的个人才能在多个领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从 诗歌出发, 走向全面发展, 郭沫若成为现当代文化 史上一位真正的 球型 人物. 他的人才观以及他 个人的发展道路都值得我们关注. 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是上世纪 20年代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的双子星. 创造社有郭沫若、 郁达夫、 成仿吾、 冯乃超、 张资平、 田汉、 郑伯奇等主要成 员, 主办有 《创造》 季刊、 《创造》 月刊、 《洪水》 半月刊、 《流沙》 半月刊、 《创造》 周报等刊物. 其中 《创造》 季刊出版于 1922-1924 年, 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发 行, 第1卷4期, 第2卷2期, 共出6期. 在创造社出版的期刊中, 只有 《创造》 季刊为纯文艺刊物, 专门发表小 说、 诗歌、 散文、 戏剧、 译作和评论, 著名作品有郭沫若的 《棠棣之花》 《残春》 《星空》 《王昭君》 《卓文君》 , 郁达夫的 《茫茫夜》 《春潮》 《采石矶》 《春风沉醉的 晚上》 《茑萝行》 , 张资平的 《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 《上帝的儿女们》 《回归线 上》 《爱之焦点》 , 田汉的 《咖啡店之一夜》 《午饭之前》 , 成仿吾的 《一个流浪人 的新年》 《灰色的鸟》 , 滕固的 《壁画》 《石像的复活》 , 陶晶孙的 《尼庵》 《木犀》 , 王独清的 《圣母像前》 , 张友鸾的 《坟墓》 , 穆木天的 《复活日》 , 倪贻德的 《花影》 , 淦女士的 《隔绝》 , 周全平的 《迷途的小羊》 《林中》 等, 因而广受欢迎, 每 一期都重版至五六次之多, 这在期刊出版中是不多见的. 《创造》 季刊的终刊号是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