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9-09-03

第二章 国际货运地理 【本章导读】

15 世纪中叶,中西方贸易必经的土耳其和阿拉伯等陆路通道受阻,欧洲两个强势封建 集权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决定利用其濒临大西洋的有利条件,加上宫廷的重赏与组织, 派出许多远洋探险船队,以期开辟通往东方的海上新航路.

1488 年,葡萄牙探险家巴托罗摩・迪亚士率船队沿大西洋东岸南下,穿越炎热的赤道, 首次抵达南非的好望角,开启了欧洲至非洲南部的航线.1492 年,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多 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三只小船组成的船队向西横越大西洋,首次到达中美洲 的巴哈马群岛、古巴和海地,却误以为到了东方的印度.这次后来被证实为 发现新大陆 的跨洋之行,开辟了连接欧美的海上航线.1497 年,瓦斯戈・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的派 遣,率领一支由四艘船组成的船队经过好望角,首次从海上到达东非和印度,返航时载回 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开通了欧洲至东非和南亚的新航路.1519 年,葡萄牙人费 尔南多・麦哲伦率领由五艘船、265 人组成的庞大探险队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经过南 美洲的合恩角,穿越太平洋、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最终回到欧洲,由此完成了人类史上 首次环球航行.麦哲伦本人在

1521 年登陆菲律宾群岛时被当地土著人所杀,1522 年其船队 返回欧洲时仅剩一船

10 人.

15 世纪末、16 世纪初的 地理大发现 ,打通了东西方贸易的海上航路,开辟了新的 世界原料产地与市场,极大地影响了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为国际贸易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地理大发现,也就没有今天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特点、世界主要大洋航线和港口、中国主 要海运航线和港口、世界海运中的重要海峡、国际海运中的主要运河.基本掌握国际航空 运输的特点、主要航空运输的路线、公路和铁路运输的路线网及与中国相邻国家的铁路 线路. 【导读案例】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

5 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 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 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

41

第二章 国际货运地理 高温度可达 32℃,含盐度一般都在 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 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 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 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还不够洗 舱费. 思考: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 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第一节 国际货运地理基础知识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所有能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多种要素,如 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土壤、动物和植物等.这些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即 当某一个自然要素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条 件的改变,并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地球的表面积为 5.1 亿平方千米,包括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其中海洋面积约为 3.61 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 71%;

陆地面积约为 1.49 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 29%. 地球表面的海水虽然是相互贯通、连为一体的,但由于陆地的包围,形成了四个相对封闭 的区域,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陆地也不是完整的一块,由于海洋的分割, 形成六块大陆和许多岛屿.六块大陆分别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在世界众多的岛屿中,最大的岛屿是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大陆连同附近的岛屿合在一起被称为洲,世界共分为七大洲,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 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一)七大洲的地理概况 七大洲的地理概况如下. (1) 亚洲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中部和东部,面积约为

440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 积最大、所占纬度最广的洲.亚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宽度和长度均为

8000 多千米,辽 阔的疆域造就了亚洲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亚洲和欧洲同属一块大陆,以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里海和大高加索山为界,以东为亚洲,以西为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 伊士运河和红海. (2) 非洲面积为

3000 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洲.由于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因42 此非洲全部处在热带和亚热带,有 热带大陆 之称. (3) 北美洲面积为

2400 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洲.北美洲处在北温带,北部海 岸曲折,岛屿海湾众多. (4) 南美洲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和北美洲分开,面积为

1780 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 第四大洲.南美大陆与火地岛之间是著名的麦哲伦海峡,它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主要 通道,由于其正处在西风带,风大浪高,因而不利于航行. (5) 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三面环海,宛如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面积约 为1016 万平方千米.其大部分陆地在北纬 35°以北,处在北温带,只有地中海沿岸属亚热 带地区,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七大洲中离赤道最远的洲. (6) 大洋洲面积约为

897 万平方千米,是面积最小的洲,其陆地的绝大部分在热带和 亚热带,温带地区很小. (7) 南极洲以南极为中心,三面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面积约为

1400 万 平方千米.其面积虽大,但绝大部分陆地在南极圈以南,气候严寒,终年为冰雪所覆盖, 目前还无长期定居的人口,人类活动仅限于科学考察.

(二)四大洋的地理概况 全球共有四大洋,其地理概况分别如下. 1. 太平洋 它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所围绕,面积近 1.8 亿平方千米,约占世 界海洋面积的 49.8%,是世界最大的洋,也是四大洋中岛屿最多、平均水温最高、最深的 大洋. 2. 大西洋 它位于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

9336 万平方千米,平均 水深

3626 米,是世界第二大洋. 3. 印度洋 它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

7492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 大洋. 4. 北冰洋 它位于北美洲、亚洲和欧洲之间,面积约为

131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洋,其平 均水深仅

1225 米,水深不足

200 米的大陆架地区约占北冰洋面积的 1/2,也是世界最浅的 大洋.北冰洋地处极地,气候严寒,终年为冰雪所覆盖,除局部边缘海域夏季可航行外, 绝大部分海域终年不能航行.

43

第二章 国际货运地理

(三)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如下. (1)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在北半球,陆地约占其总面积的 2/5,相连的陆地为人们 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因此这里是国家和居民最多的地区,也是人类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全部分布在 北半球.南半球在南纬 56°~65°之间,陆地面积较小,只占南半球总面积的 1/5.除一些 岛屿外,几乎全部为海洋,辽阔的海域因无陆地阻挡,风大浪高,对船舶的航行不利. (2) 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和南部,北美洲的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海岸曲折,多岛屿、半岛、海湾、海峡、边缘海和内海,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港口.位于这 里的国家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发展航运业、捕捞业、养殖业等,如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均是世界著名的海运大国. (3) 太平洋中岛屿众多,且分布区域广泛,在这些岛屿上的众多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 要,例如,夏威夷群岛上的火奴鲁鲁是沟通亚洲、大洋洲和美洲交通的重要中转港,有利 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四)地形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河流的流向和分布、土壤和动植物的种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影响到工 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进而影响到对外贸易.地形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地形种类多样,则有利于发展多种生产.平原和高原有利于 发展种植业,同时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的建设投资少、见效快;

山地、丘陵地区有利于 发展林业、畜牧业和采矿业,但对交通业的发展却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从目前世界各国的 情况来看,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集中在平原和高原区,而山区一般经济发展较 为滞后. (2) 岩溶、丹霞地形区往往山奇水秀,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从而促进 了旅游业的发展.例如,我国广西桂林、云南石林等著名的游览区均为岩溶地形. (3) 一些盆地、洼地等地势低洼的地形区,由于周围有山脉的阻挡,往往使空气对流 不畅,工业烟尘的排放十分困难,从而产生了酸雨、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影响了那些清 洁度与精密度要求高的工业的生产;

而消除污染,则要加大成本,从而又降低了产品的竞 争能力. (4) 海底的大陆架由于地势平坦、水温高、光照充足,不但适宜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 捞业的发展,而且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目前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能源供应 地,例如,欧洲的北海、西亚的波斯湾、北美洲的墨西哥湾、北冰洋的绝大部分,大陆架 都比较宽广,现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开采地.

44 (5) 世界两大高山带由于正处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的地带,火山、地震频繁, 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丰富的地热资源却可供人们利用.

二、气候与国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