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2018-10-09

另一部分, 则是在谈关于历史的理解, 主要观点, 是从 前面几部分延伸出来的. 写 《心与物游》 这本书的意图是什么呢? 最近流行国学, 于是兴许有人把我这里所想做的 工作说成是用国学改造人类学的努力.我对国学一窍不通, 连附庸风雅的本事都有待证实, 王铭铭 ・ 《西方作为他者》 书后

146 ― ― N.W.J.E 我的真正意图并不是要谈国学, 而是在跟西方社会科学家一道思考其社会理论的局限性. 可 以说, 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理论多建立在死亡哲学的基础上, 所以他们才会注重像结构的分 析等而缺乏对历史的研究, 对自然的生命的这种关照. 当然, 西方社会科学还是由不同的人做出来的, 内涵和观点也会随之有差异. 我只是说, 大的社会科学, 死亡 理论还是基础.我的 问题意识 是: 假如我们把死亡哲学换成那种不 断跳跃的生命哲学的话, 那么社会科学将出现什么样的面貌?这个我没有答案, 但是我认为 如果说我这本书有什么价值的话,它就是想鼓励大家多从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社会分 类存在的问题.今天我们在方法上受到很多西方科学的训练, 这些训练都是好的, 但是如果 被这些训练框死的话, 我们在研究我们的社会的时候就缺乏一种活生生的感觉. 因为社会统 计学的前提是每个人当他被采访的那一瞬间他说的话才有效,也就是说预设这个社会是死 的.如果说他今天说这个话, 明天说那个话, 都只是他一时的感想, 那么统计就难以进行了, 因为一个人一辈子可以有千万种想法.当然这个背后有结构, 可以摸出规律, 但是我们思想 的变化是 令人恐怖 的, 是令我们社会科学、 社会统计学无法统计的. 这不是说人不道德, 每 天说的不一样, 只是说要多考虑人的这些方面, 人是因为有生才有死的, 或者倒过来说有死 才有生的, 而非如同近代社会科学设想的那样, 为了死亡而活着. 说生命哲学和死亡哲学的区别, 也是在说对变迁的解释.20 世纪以来, 人类学家一直研 究变迁,但其理论变化并不大―― ―它总是在解释一个社会的变迁到底如何与外力构成因果 关系. 以前有文化接触理论, 近二三十年来, 有世界体系、 全球化理论, 都属于外力说, 而外力 是哪个?就是西方.在人类学家笔下, 原来传统社会都是内在结构稳定的, 只是到了近代, 碰 到一个外来的东西才开始变化的. 我们能否找到一个既能解释变迁, 又能解释 社会 的延续 的理论?可能不易, 但我们首先要避免在解释变迁时把所有的动因归结为外来的.我还是觉 得, 对于生命哲学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解释变迁.合格的生命哲学, 恰是要说明生命的 活 , 而 活 就是历史, 就是不断的 变 .现在流行的变化理论, 多数来自死亡哲学, 它很强大, 在 论述变迁问题时, 可以形容一个社会从 死 (固定的类型 ) 到 活 (不固定的类型 ) 的过程, 可 以形容 A 社会变成 B 社会的过程, 但却没有能力描述 A 社会变成 A

1、 A

2、 A3 社会的过程. 接着, 让我谈谈 《经验与心态》 . 这本书内容也比较杂, 我把一些写过的札记分编汇合, 大 体说, 想解决如何视历史过程为有机生命这个问题. 一些文章牵涉传统中国的符号学对未来 人类学可能的贡献, 涉及我们对现代化过程的困惑, 涉及中国社会的特征. 前面几点, 容我加 以省略,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关于 中国社会 的一两点看法.什么是中国社会呢?大家能给出 一个答案吗?我认为不可能.可是, 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里, 中国社会 又是一个常见的概念. 一个难以定义的东西缘何被当作是我们研究的 基本概念 ? 问题很大. 社会 是什么呢? 提出 社会 概念的人定义的社会有双重含义.首先一方面, 在涂尔干的社会学里, 它指的是把 团体当中的所有人联结在一起却不简单等于是他们的联结本身的东西.既联结又超越联结 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牵涉 社会 的第二方面的含义, 即, 其合一是以所谓 绝对他者 的存 在为前提的.何为 绝对他者 ?在欧洲, 它指的就是神, 是唯一的造物主.人是他创造的, 世 界也是他创造的, 他在人和世界之外凝视着人和世界, 于是成为 绝对他者 .这显然是一种 普遍主义的 他者 , 其产生, 根源在于一神教, 因为在多神教中, 这个意义上的 他者 难以 绝对 , 这一 他者 , 更多元, 更具体.我们中国人有很多他者就是隔壁的人, 他们和我们的 王铭铭 ・ 《西方作为他者》 书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