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2018-06-19
6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版面编辑: 赵寅生 视觉编辑: 褚林 要闻立足岗位 拼搏奉献 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 刘海莹 塞罕坝开发建设,是一部共产 党人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自强不 息、战天斗地的创业史.

1962 年9月,369名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创 业者从四面八方集结,奔赴塞罕 坝,没地方住,就用草坯建起简易 的干打垒,用石头和莜麦秸搭起草 房.头天晚上烧一壶开水,第二天 早上就冻成了冰坨子.在这样恶劣 的环境下,当年他们栽下了

1000 亩树苗,成活率却不足 5%.来年 春天又造林

1240 亩,可成活率仍 然不足8%. 关键时刻,党组织是主心骨! 林场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带领技术 人员攻坚克难,改进了传统的遮荫 育苗法, 在高寒地区首次取得全光 育苗成功. 令人难忘的是

1964 年早 春的马蹄坑会战, 120名党员职工带 着新培育的树苗挺进马蹄坑. 白天 气温在零下2摄氏度, 每个人的雨衣 外面都溅满了泥浆, 冻成了冰甲, 走 起路来, 咣咣直响. 大干3天, 坡上全 部栽上了落叶松. 20天后, 放叶率达 96.6%.面对一片稚嫩的绿色,王 尚海等人号啕大哭. 塞罕坝开发建设, 是一部老中 青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卓绝、 永不言 弃的奋斗史. 1963年, 林场职工正高 高兴兴地准备回家过年, 可赶上一 场大雪, 无法下山. 于是开始铲雪, 连铲

3 天, 下山的路刚刚打通, 又一 场大雪袭来, 他们只得回山过春节. 在这场大雪中, 林场干部孟继芝因 雪大迷路失踪, 当夜, 人们找到冻僵 的孟继芝. 命是保住了, 但从膝盖 处, 他的双下肢被截掉了, 19岁的他 从此再也没有站立起来. 上世纪

80 年代,赵福洲、陈 秀玲夫妇每年都要在不通水电、没 有人烟的望火楼待上好几个月,用 的是煤油灯、蜡烛,喝的是雪水、 雨水,吃的是咸菜、干馍.1984年 冬天,怀有身孕的陈秀玲在刷洗水 缸时重重地磕了一下,瘫倒在地, 但由于风雪太过猛烈,15个小时后 陈秀玲才被送到医院,早产的孩子 只活了一天半便夭折了.哭过,痛过,但两口子还是选择了坚守.林 场里,9 座望火楼中,有8座是夫 妻共同坚守,人们也把这些望火楼 叫做夫妻望火楼.55年来,共有近 20对夫妻守过望火楼,上百万亩的 塞罕坝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塞罕坝开发建设,是一部中国 高寒沙地科技攻关、绿色发展的进 步史.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樟子 松.樟子松有一个致命弱点――栽 植后第二年春天怕风吹.塞罕坝是 个大风口,引进樟子松,能成功 吗?1965年春天,技术人员李兴源 用雪藏法贮藏种子,5 月初播入苗 圃.育苗,必须用大粪当底肥.他 就在路上捡拾马粪驴粪羊粪,还让 妻子缝制了一套专门掏大粪的工作 服.经过

3 年努力,樟子松育种终 于成功,并在塞罕坝推广.

2011 年以来, 林场把石质阳坡 作为绿化重点, 整地时先把石块挖 出, 大穴深坑整地, 再人工客土回填, 树苗选用25厘米以上、 培育2年以上 的大规格樟子松良种容器苗, 种好后 覆盖地膜保墒. 这种方法使石质阳坡 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 塞罕坝人 在营林技术上取得一个个新突破, 多 项科研成果获国家、 省部级奖励, 5项 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 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 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 54.5 万吨,可供 199.2 万人呼吸一 年之用,空气负氧离子是城市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