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8-06-19
掌故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主编/胡蓉编辑/何洪金 美编/周黎校对/刘晓立

05 犍为出土的巴蜀印章 资料图片 说古论今 罗家祥 专栏 嘉州掌故 唐长寿 老唐子 札记 专栏专栏本版欢迎赐稿 电子

邮箱: 313487468@qq.

com 春秋中期, 保子帝攻青衣羌 以后, 开明蜀国逐渐占据了青衣 羌的东部地区, 大约是洪雅以下 青衣江两岸及岷江青神以下至 宜宾以北岷江两岸地区.青衣 羌人大多退据雅安以上青衣江 流域, 以芦山灵关外域为中心活 动.新纳入开明蜀国的这一片 土地大体就是后来秦汉南安县 的县域, 其北至青神县北界山, 西至洪雅县竹箐山.少量蜀人 从成都平原南迁至这一新开辟 的土地, 带来了新的文化. 同时, 流经乐山境内的岷江 水道成为开明蜀国的重要的军 事、 文化交通要道.公元前

377 年, "蜀伐楚, 取兹方 (今湖北松 滋) " ( 《史记 ・ 楚世家》 ) , 是开明 蜀国东扩最远的一次攻势.此 战蜀军就是从成都出发, 循岷江 入长江出三峡伐楚的. 《高士传》 载: "陆通, 字接 舆, 楚人也.隐蜀峨眉山. " 宋太 宗题 "楚狂接舆隐逸之乡" 对此 深信不疑.这一神话实际上折 射了开明蜀国占据乐山后, 蜀楚 间通过岷江、 长江水道发生的文 化交流. 公元前

316 年秦灭巴蜀, 残 余蜀人大量南迁, 沿岷江和大渡 河而下.沿岷江南下一支属开 明王族的蜀人选择了犍为铁山 地区作为新的居留地,

1977 年 发现的犍为金井的蜀人墓群正 是这一批蜀人的遗存.金井蜀 人墓群从发现后到

1984 年止, 经四川省文管会4次发掘, 出土 了大量青铜器、 陶器、 巴蜀印章 和铁器等文物

300 余件.金井 蜀人墓群西距岷江约

30 公里, 地处铁山和 "威西盐矿" 区内. 《嘉定府志》 载: "铁山, 从仁寿 来, 桓亘井, 犍、 荣、 威间数百里, 产铁.诸葛武侯取铸兵器. " 《周 地图记》 亦有记载说: "铁山, 诸 葛武侯取为刀剑. "

1958 年, 金 井墓群附近的罗成铁工厂挖出 两块石牌, 分别有 "昔诸葛武侯 炼铁于兹" 和 "诸葛武侯岩前取 铁" 的碑文.此外, 该地盐铁业 兴起相当早.故东晋于此设冶 官县. 《读史方舆纪要・卷72》 载: "资 (冶) 官废县, 本南安县 地, 有盐有铁, 故曰资官. " 而金 井之得名, 就是因当地凿盐井见 "金石" 之故.金井盐业到清代 仍盛.其地理位置在乐山与川 中荣县, 威远间, 向为交通孔 道.明代曾设 "金石井巡检司" , 直属嘉定州 (今乐山) .显然, 金 井一带是一处资源丰富, 交通位 置重要的地区.蜀人选择其作 为聚邑自在情理之中. 1985年2月, 犍为县文管所 从金井塘和村蜀人墓葬中收集 了3件铜剑和两件铁a, 其中一 件铜剑上铸有与新都蜀王大墓 出土印章、 戈、 钺、 斧、 削上所铸 的 "衣服形符号" 完全相同的图 形.该符号应是蜀王王族的族 徽.由此可以证明金井蜀人 墓葬的墓主人中有蜀王王族 的余部.联系到 《华阳国志》 所载秦灭蜀、 蜀王顺岷江败退 在武阳被擒的史实, 这一推测 更应能成立.蜀王被擒后, 南 逃王族余部等顺岷江而走, 部 分定居于秦灭蜀前可能已是 蜀人聚邑的金井一带, 当是顺 理成章的事了. 古代的乐山

(四) 秦南安 (上) 关于乐山市中区车子镇老江坝的 传名, 是由于菜市场的大爷大妈口头 禅: "老江坝的萝卜又火巴又甜" . 但是, 你只要细问这些大爷大妈, 他们对这个地名的解释又不同.有人 说 "老江坝" , 也有人说是 "老缸坝" , 还 有人说是 "老姜坝" . 说是 "老姜坝" 的老大爷还解释 道: "姜, 就是生姜, 这个坝子冬天产萝 卜, 夏天产生姜, 都很好吃. " 曾经问过那坝上的一个老人: "你 们这个 '坝' 怎样说更准确? " 老人回答: "老缸坝, 大家都这样 说, 就是水缸的缸. " 想来这种解释也是有道理的, 因 为这个坝子是河水冲积而成的, 不可 能有山岗的意思. 不过细想起来, 解释成水缸也太 牵强了一些.这个坝子的地形地貌并 不像水缸, 没有形胜的意思.况且, 这 个坝子上并没有出土过 "缸" 之类的文 物, 称之为老缸坝明显站不住脚. 后来, 有一位参加过地名普查的 老人才将这个坝子名称的来龙去脉讲 出来, 正确的说法是 "老江坝" . 老江, 指岷江. 最初, 岷江是从坝正中流过的. 后来, 大渡河改道, 从乐山城南方向流 过, 在大佛岩前与岷江汇后, 再向下流 去. 由于青衣江、 大渡河、 岷江的水 质、 水温、 水流速度各不一样, 在汇流 后形成泥沙堆积, 出现了汇流后的第 一个河滩堆积物, 改变了原来经过这 里的岷江水流向.人们将这汇流后 的第一个河中坝取名为老江坝, 以记 述曾经流过坝上的岷江水. 老江坝, 四面环水, 经常遭遇水 灾.到了民国时期, 这个坝子才稳定 下来, 起因是乐山县将奎阁迁到坝上, 为了保护坝子内的建筑, 新修了水利, 在坝前设置了拦水的坎子. 迁奎阁, 是城里出了事故.民国 七年 (1918 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