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2018-06-14

三、金融危机中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比较研究

(一)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现状概述 图1 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现状 图1 中的箭头表示某些国 家的金融体系从一种类型向 另一种类型转换的过程, 如以 市场导向为特征的美国、 英国 和加拿大等国家的金融体系 先后经历了从分业经营模式 向混业经营模式转换的过程, 其中美国1933 年的金融经营 模式曾以分业经营为主(以《美国银行法》颁布为标志) ,

1999 年其又由分业经营转向 混业经营(以《金融服务现代 化法》颁布为标志) .德国历 来实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下的混业经营, 所以图1 中没 有用箭头表示其金融经营模式的变化.日韩两国的金融经营模式在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前后 分别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21 世纪初我国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下有限制地开展混业经营, 但仍然以分业经营为主.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 无论何种金融制度安排, 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都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在金融 体系中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 都是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 现代的金融市场是以金 融中介为主要参与者的市场, 且这种市场正在经历两种变化, 即传统机构(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地 位下降, 而非银行金融机构( 如共同基金、 养老基金等) 规模剧增;

传统机构通过金融创新扩展其产品 和服务, 如将贷款证券化从而使得贷款不再拘泥于资产负债表.当然, 本次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也 正是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过度过乱地使用新金融衍生工具的结果, 导致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 相互渗透传递风险, 使得最初住房抵押贷款的偿付危机传导为次级债务危机, 进而再通过 混业经 营 的金融管理体系扩散为全面信用危机[ 12].从总体来看, 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优势在于金 融创新, 以银行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的优势在于金融统筹[ 13]. ・

6 9 ・

(二)以中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及其在危机中的表现 与经济发展路径相一致, 我国金融体系也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历程.在统一的计划 体制中, 中国人民银行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人民银行实行 统存统贷 的综合信贷管理办法, 把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 从而形成了 大财政、 小金融 的格局和人民银行独家垄断的金融结构, 使金融体系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产生这一 金融抑制 现 象的原因在于当时政府忽视资本稀缺, 人为地扭曲各种要素价格来支持重工业的发展, 以国家计划和 行政手段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 如控制利率、 管制汇率和限制金融市场竞争等.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期, 我国金融业实际上实行的是混业经营模式.然而, 由于当时市场机制 尚不健全, 产业中许多企业不具备自生能力, 实施市场导向的混业经营的金融赶超战略反而导致经济 中产业链断裂, 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 造成金融市场混乱.到了上世纪90 年代中期, 《商业银行法》 、 《 证券法》 、 《 保险法》 等一系列分业经营法律的出台, 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信贷需求膨胀、 金 融秩序混乱等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现实选择.这些金融法律的出台对稳定我国金融秩序、 防范和 化解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以及抵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说明我国在特 定现实条件下实行银行主导型的分业经营是合理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方面, 中国作为 发展中国家, 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和产品创新风险较低, 且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企业资金需求规模相 对较小、 信息相对不透明, 因此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克服企业家风险, 以较低的交易成本 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