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2018-05-12
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 建设指南

2019 年1月目录前言.

1

一、技术发展现状.2

(一)网络体系.3

(二)平台体系.5

(三)安全体系.7

(四)应用.7

二、建设思路及目标.9

(一)总体思路.9

(二)基本原则.9

(三)建设目标.10

三、建设内容.11

(一)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11

(二)重点标准化领域及方向.13

四、组织实施.21 附件 1:工业互联网相关缩略语.23 附件 2:已发布、制定中和待制定的工业互联网标准.26

1 前言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 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 互联网+先进 制造业 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 革命性影响.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 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推进制造强国和 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撑.工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跨领域 综合性,正在形成全新和复杂的生态系统,急需加强工业互 联网标准化工作,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 为落实 《国务院关于深化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 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决策部署,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 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 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 《工 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并进行动态更新完善, 加快建立统

一、综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2

一、技术发展现状 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 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 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见图

1 所示. 图1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

3

(一)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将 连接对象延伸到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可实现 人、物品、机器、车间、企业等全要素,以及设计、研发、 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泛在深度互联.网络体系包括 网络与联接、标识解析、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 1.网络与联接 网络与联接技术主要包括工厂内外网等网络互联技术 以及异构协议数据间互通技术.我国在工厂外部网络相关产 业及技术基础相对较好,在工厂内部网络相关产业及技术方 面基础薄弱.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工厂自动化用以太 网(EPA) 、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WIA-PA)等 方面有所突破,相关技术标准已成为国际标准.随着工业互 联网的发展,工业以太网、工业无源光纤网络(PON) 、工 业无线、确定性网络(DetNet) 、时间敏感网络(TSN)、软件 定义网络(SDN) 、低功耗无线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 、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技术和产品等已 成为发展重点,需要在这些重点技术领域加快技术标准及产 业布局.

4 2.标识解析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是指可以根据目标对象的标 识编码查询其网络位置或者相关信息的过程,标识解析系统 是工业互联网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目前,国内外存在多种标 识解析技术,包括标码(Handle) 、对象标识符(OID) 、国 际物品编码协会(GS1)等以及我国的物联网统一标识 (Ecode)编码体系等.现有的标识解析技术大部分是面向 物联网个别领域应用,缺少针对工业互联网特定应用场景、 复杂工序流程等特定应用设计,在数据互认、互操作等方面 也缺技术方案,无法满足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需 求.为了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从整 体上构建一套体系完整、兼容性强、能够满足各行业应用的 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准体系. 3.边缘计算(网络侧) 边缘计算是网络体系和平台体系的重要支撑技术,是网 络、平台功能在边缘侧的映射.从网络侧看,边缘计算是在 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构建的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体系和关键技术.通过边缘 计算能够 就近 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工业在敏捷联接、 实时业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国际上主流信息 通信企业均加大对边缘计算技术的研发及产品研制,产业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