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Mckel0ve 2018-01-04

1 月15 日, 针对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 研究项目进行的一份科技查新报告送到了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博 士手中.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 研究课题的正式 起止时间为

1985 年1月至

2007 年12 月. 经过20 多年的漫长研究, 水生所希望查新 机构通过查新证明国内外有无相同或类似 研究,并对查新项目分别或综合进行国内 外对比分析,以期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 出判断. 引起 《科学时报》 关注的是: 王丁手中 的这份科技查新报告中肯定了他们这项历 经20 年研究取得的

3 个重大独创性成果. 一是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豚类迁地保 护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对一种鲸类 动物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迁地保护的成功范 例;

二是对长江江豚这种小型淡水鲸类进 行了成功饲养,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淡 水鲸类在人工环境中的繁殖;

三是第一头 在人工环境中繁殖的长江江豚已成活了两 年半. 江豚灭绝概率在增加 长江江豚是一种小型淡水齿鲸,它和 白 豚一样都是长江独有的水生哺乳动 物, 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 鄱 阳湖及其部分支流.伴随着白 豚不可逆 转的衰亡,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也在迅速 下降.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由于人类活 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长江江豚的栖息地 遭受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已下降至约

1800 头.研究人员曾经通过灭绝 漩涡 模 型得出如下分析:如果长江环境不能得到 有效改善, 长江江豚最快可能将在近

20 年 左右的时间内从长江中消失. 从事种群调查的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 张先锋告诉记者, 江豚种群数量在今后

100 年内的变化趋势预测显示,

60 年内长江江 豚的数量将减少到不足

100 头.随着时间 的推移, 江豚的灭绝概率也将逐步增加.同时,随着江豚的遗传多样性迅速损失,

100 年后它将处于严重的近亲繁殖状态. 王丁说: 由于人类对长江的利用和开 发毫无节制,长江豚类受到人类活动的影 响越来越大, 因此, 只有把部分长江江豚群 体从不易控制的长江中迁移到水面相对小 些、人类活动较少且适于豚类栖息的半自 然水域中, 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进行自然繁 殖, 建立迁地繁殖群体, 才能达到保护的目 的. 但这不是一项简单的迁移任务,这项 计划涉及保护生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等 多个学科. 天鹅洲故道 如何让江豚继续活跃在长江中, 让白豚的悲剧不再上演?研究人员不仅要 尽快回答一个个科学问题,还要与环境恶 化的现状和趋势开展竞赛. 为了在长江中下游选择一处适合建立 长江豚类迁地保护群体的水域,水生所科 研人员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就开始着手 调查, 主要是调查长江中下游的故道水域. 基于水体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以及鱼类 资源和水域封闭程度等条件,课题组最后 选定湖北石首天鹅洲故道作为长江江豚的 迁地保护水域. 在全部的本底调查和综合评价结 束之后 ,我们提出了包括引进江豚群 体、保持通江环境、开展科学研究等内 容在内的天鹅洲故道水域规划方案. 王丁介绍,必须在迁入长江江豚之前进 行规划,以便有计划地进行必要的改造 和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使豚类能在该 水域安全生长和正常繁殖. 长江天鹅洲故道水面宽阔, 长达

21 公里, 水质洁净. 经过连续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