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7-12-30

高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教 学工作逐渐形成制度;

一些高校 重科研、轻教 学 的倾向正在扭转.二是重点领域的教育教学 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氛围 浓厚、生机勃勃,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推进教 学方法改革和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 成效;

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高校与实务部 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在联合培养学生、教师 互聘、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了更广泛的合作关 系,推动社会优质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三是学 校的资源配置、政策支持更多地向人才培养倾 斜.高校新一轮综合改革方案普遍将人事制度改 革作为重点,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业是 教书育 人 ,衡量教师的主要标准是 教书育人 的成 效,把教师的积极性更多引导到教学上来,克服 唯论文、唯职称、唯头衔、重研轻教等倾向.一 些高校的教学经费占比大幅增长.四是教学质量 监督保障机制正在不断完善.高校质量主体意识 增强,一批高校形成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诊断自我 完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起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 告发布制度.一批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主动要 求参加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 督已成为高校强烈的自觉行动.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有基于事实的 教育自信,也要有基于理性的教育自省,必须清醒 地看到,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人民期待和国 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因时而动 返本开新 建设发展新工科 ―在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张大良 第3页 十三五 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 段.陈宝生部长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准 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增强工作主动 性、针对性、有效性,全面认识高等教育正面临的 五个变化 .一是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 变化.我们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很快将进 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发 生了历史性变化.现在老百姓对高等教育需求不再 仅仅满足于孩子能上大学,而且希望孩子能上好大 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二是高等教育面临的国家 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实施 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

2025 互联 网+ 等重大战略,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 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需 要高等教育发挥人才支撑作用.三是高等教育面临 的国际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教育已经在 世界舞台上参与竞争,我们的坐标已经是国际坐 标,标准是世界标准,这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历 史性的重大挑战.四是高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变 化.90 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 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 念、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教学内 容和方法,都迫切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五 是高等教育的资源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十二 五 时期,我们教育支出 GDP 占比历史性实现了 4.28%,此后没有滑下来.今天,教育可以调动的 资源,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五个变化 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 势.要响应 五个变化 ,必须以简驭繁,在行动 上落实陈宝生部长提出的 四个回归 .一是学生 要回归常识,认真读书,读 国情 之书、 基层 之书、 群众 之书,既要读 无字之书 , 又要读有字之书,读马列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杜绝浮躁、静心 学习、理性思考.二是老师要回归本分,教书育 人,做教育分内的事,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是学 校要回归初心,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和可靠接班人.四是教育要回归梦想,创建一流教 育,树立报国梦、强国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四个回归 和 五个变化 要求我们把握和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 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式方 法,持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由大 到强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我们 这一代人有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必须走好我们的 长征路 .我认为,人才培养要把握好 一魂、 三规、三教、两学 . 一魂 就是抓好灵魂性工 作,这个灵魂性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学 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 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学生培养 成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 要 抓好思政铸灵魂 . 三规 是指规划、规律、规范.规划是引导,现在规划都做了,关键是 要抓落实,要 落实规划见实效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