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里红妆 2017-11-20

1930 年以后, 日本很多地方, 比如大阪、 神户等都成 立了中央批发市场, 采用了大批发商就一家的模式. 采 用这种体系, 是为了力求实现数量供给上的稳定, 并且减 少价格波动, 实现价格平稳.

1971 年, 日本把 《中央批发市场法》 修改为 《批发市 场法》 . 每年经过中央批发市场销售的蔬菜, 比例相当高. 不光是蔬菜,有50%以上的水果是进入中央批发市场 销售的. 藤岛广二说, 这之后, 日本的 《批发市场法》 也有两次 比较大的修改, 产生的最大变化有两点: 第一, 在交易方式 上, 以前只能用拍卖方式, 但是修改后的法律允许其他交 易形式出现;

第二, 以前批发商是收手续费的, 修改以后, 允许批发商有差价收益. 在日本, 在一个市场里, 同一个部门批发商最多的就 是东京银座附近的驻地批发市场, 据藤岛广二介绍, 这里 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交易市场, 鲜鱼批发商就有

7 家. 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中央批发市场有什么功能呢?第一, 批发商不能拒绝 供应商的委托;

第二, 法律规定, 接受委托的农产品经过批 发市场, 必须在当天或者第二天销售完, 并且一周内将钱 交给生产者. 因为有了这个体系, 农户生产的农产品, 或者渔民生 产的水产品, 在当天就能实现销售, 流通速度非常快, 因 为包括水产品, 还有水果农产品, 保鲜时间短, 需要尽快销 售出去. 藤岛广二说. 换句话说,如果农民、渔民的产品能够马上销售出 去, 就不会花费他们更多的精力去开拓市场, 他们就会把 大量的精力放在生产上, 保证产品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低, 流通环节占了零售价格的 70%~80%, 而日本占 40%~50%, 可见日本的流通效率比较高. 当谈及日本农业目前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时,日本弘 前大学名誉教授神田健策指出, 现在日本农业从业者高 龄化现象非常严重 . 统计显示,

2005 年, 农业从业者平均 年龄是 63.2 岁;

到2015 年, 平均年龄则是 66.3 岁. 此外, 主要从事农业者在减少,

2015 年, 已经从原来 的200 万人减少到 178.8 万人. 一系列的问题正在困扰着日本农业的发展. 名家声音 近日, 农业部部署开展第四批中国重要农 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自2012 年首次开展该 项工作以来,农业部已经分三批认定了

62 项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世界范围来看, 自2002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 GIAHS 保护工 作以来, 共有

15 个国家

36 项传统农业系统被 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我国以

11 项位居各国之首.

6 月20 日, 《中国科学报》记者就农业文 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的相关问题专访了联合国 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 组(SAG) 主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 究所研究员闵庆文. 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已经进入到 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 他表示, 但是, 对农 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仍待进一步提高, 相关 工作也亟待多方面的支持. 活态遗产的历史基因 《中国科学报》 :怎么理解农业文化遗产发 掘与保护的意义? 闵庆文: 我认为, 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 保护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 拓展 文化遗产 的类型. 人们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已 经比较熟悉, 也可能知道世界文化遗产中有一 小部分属于农业类型的遗产,例如稻作梯田、 传统葡萄园等.这些遗产的一大特征是 活态 性 , 即仍然具有重要的生产功能, 这与一般意 义上的古迹、 遗址有很大区别. 但其数量不多, 对这类 活态性 遗产保护也缺乏有效办法. 联 合国粮农组织推动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 护工作, 进一步拓展了文化遗产的类型, 而且 将因为更加重视农业的生产功能和其他多种 功能的结合, 有助于探索这一特殊类型遗产的 保护与利用. 第二, 保护农业发展的 基因 .农业文化 遗产是先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创造并延续至 今的一种农业生产系统, 蕴含着对于当今和未 来农业发展极具重要价值的 基因 , 包括生物 基因、 文化基因和技术基因. 主要体现在: 农业 生产系统中的许多重要动植物遗传资源及相 关的生物多样性, 不仅成为发展名特优产品的 资源基础, 也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服务功能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