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17-10-09
第24卷第1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1907年 1月 Journal of schuan Normal Unive】 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oences) Vol.

24,No.

1 Junaury,1997 语言 :筌蹄与家园 ――庄子言意之辨的现代观照 李贵周裕锴 内容提要 所谓言意之辨,包 括对语言、 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探讨 ,这 在先秦有 广泛的理论基础.庄子对言意关系有多方面的论述 ,又 归于 言不尽意 ,其 实质是 言 不尽道 ,根 源于道家尚虚无的哲学本体现.其主要涵义是:语 言不能充分表达主体 的 思维和体验.而面对 言不尽意 的困境,中 西方文化都提 出了不同的解救方法. 关键词 庄子 言意之辨 道家 语言学转向 从⒛ 世纪初起 ,西 方哲学之旅发生了一次 语言学转向 (the lingu`tic tum),使 得哲学研究 的对象、 方法 、 内容和风格都迥异于传统.这场哥 白尼式的革命波及文学、 社会学、 历史学、 考古 学、人类学等等学科 ,也 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产生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 ,重 新审视庄子的 言 意之辨 理论 ,也 许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这次 语言学转向 的价值意义以及矛盾困境 ,从而有可能领略到语言的真谛 .这无疑是一个既有历史意义、 又有现实价值的课题 . 一 怀疑与信任 :先 秦言意理论的两个向度 庄子的言意之辨在先秦有广泛的理论基础 ,事 实上 ,先 秦许多学派或学者都探讨过这一问 题 .所谓言意之辨,包 括对语言、 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探讨. 《 尚书 . 尧典》 揭橥出中国儒家诗论的开 山纲领―― 诗言志 ,认 为诗歌是用语言来表达人 的意志的 ,《 史记 ・ 五帝本纪》 作 诗言意 ,也 是同样的意思. 这里包含着一个重要思路 ,即 相信语 言能表达人的 志 或 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诗言志 也是后世 言尽意论 的开 山纲领 . 而最早怀疑语言的表达能力的是老子 .《 老子 》 开篇就说 道可道 ,非 常道 ;

名 可名 ,非 常名 , 认为用语言可以表达的 道 ,不 是真正的、 普遍的 道 ;

用 概念可以指称的 名 ,不 是真正的、 恒 定的 名 .这里 道 是工种虚无的存在 ,而 名 是一种不依赖于能指的所指. 老子实际上是在怀 疑语言概念能否把握绝对的存在.因此 ,尽管 道 与 名 不等于 意 或 志 ,但 老子这几句话却 是后世 言不尽意论 的滥觞. 孔子有时却表现出对 废言 与 立言 的同等赞赏. 一方面 ,他对 言尽意 充满信心,认为 言以足志 ,文 以足言 ,不 言谁知其志 (《 左传 . 襄公二十五年》 ),语 言能表达主体的情志意愿 ,有文采的语言尤能充分表达这种情志意愿.另一方面 ,他 又有 言不尽意 的认识倾向,以 为语言在存 在面前是苍 白无力的.孔子曾经对弟子们说 予欲无言 ,他 解释道 : 天何言哉?四 时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论语 . 阳货》 )由 天不言而生气盎然的现象 ,推 导出人不必言的观点 ,这 颇接 第l期 李贵 周裕锴 :语言:筌 蹄与家园―― 应子言意之辨的现代观照 近老子 自在无为的思想. 所以王弼给这段文字作注时即以道解儒 : 是以修本废言 ,则 天而行化 . (皇侃《 论语义疏》 弓 D这 两种似乎针锋相对的观点其实并不矛盾 ,而 是在不同层面上展开. 语言能 表达的是 志 ,是 主观意图,是 思维的内容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