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7-09-01
N.

W.J.E 藏族 , 康族 , 还是 博族 ? ―― ―民国时期康区族群的话语政治 [文章编号]1001-5558 (2012 ) 02-0115-14 西北民族研究 N. W. JournalofEthnology

2012 年第

2 期 (总第

73 期)2012.No.2 (Total No.73 ) 王娟[摘要] 在民国时代的康区, 存在三种称谓当地土著族群的名称: 藏族 、 康族 和 博 族 . 这三种名称来自三种不同的政治力量, 分别是民国中央政府、 刘文辉领导的西康省政府 和以格桑泽仁为代表的土著族群精英. 本文将这三种称谓理解为三种话语, 其间的分歧反映 了三种具有不同的背景、 立场与政治诉求的力量间的竞争. 通过对这样一种 话语竞争 的分 析, 本文试图探寻一条理解民国时代康区的政治与族群进程的线索, 展示在中国由传统王朝 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中, 在国家政权建设与地方权力博弈的复杂互动中, 族群 性 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如何逐渐凸显出来, 具有了新的政治意涵. [关键词] 康区;

族群;

话语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 在1945 年召开的中华民国第四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上, 有一个题为 《请将藏族名称改为 博族 以资正名案》 的提案.该提案称: 藏 或 西藏 皆系地名.若以族别言之, 其人民自古迄今均自称为 博 . ……查博族所居之地向分五区.一曰 昂日 ,与尼白尔不丹及印度喀什米尔登毗连.二曰 藏 , 指札什仑布为中心之后藏一带.三曰 卫 , 亦称 乌斯 , 指拉萨为中心之前藏一带.四曰 康 , 包括今日藏属之康西, 及康省属之康东暨滇属之中甸、 维西、 德钦等地.五曰 安都 , 青海南 部, 及甘川边境均包括在内. 清朝中叶以 康 及 安都 两区均已内附, 遂将 昂日 藏 卫 三区统名为 藏 而冠以西字, 以明其方位.及至民初, 盛倡五族共和之说, 国人不察, 竟将 藏 字成为族名, 殊属无据, 沿用至今,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更将上述五区之博族, 统名之藏族. ……甚望政府从速将 藏族 改称 博族 .则名正言顺, 故正名实为当务之急.① 该提案的提交者―― ―格桑泽仁是在民国时代的康区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一个人物,时任国民政府蒙 藏委员会委员和国民参政会参议, 是以土著族群的身份成为 国家精英 的一位杰出代表.② 格桑泽仁的提案所涉及的是如何为一个民族命名的问题. 在民国时代的川康地区, 当地土著族群有三种 名称: 藏族 、 康族 和 博族 . 在不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 藏族是构成中华民族的

56 个民族之一, 无论是对 本族民众来说, 还是对中国的其他民族成员来说, 藏族 这个词是印在辞典、 教科书、 地图册、 政府公文和公 民身份证上的标准用词, 这成为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与之相对, 康族 和 博族 的概念则已从中国人的民 族想象中消失. 然而, 六十余年前, 格桑泽仁在全国国民参政会上的这一提案提醒我们: 族群名称并非一个理 所当然的事实, 其形成是饱含争议的过程, 其中充满了无意的疏忽和有意的建构. 本文下面的分析将显示, 藏族 、 康族 和 博族 这三种名称, 来自民国时代康区政治中三种不同的力 量.这三个名称都是汉语中的名称, 它们并不关乎土著族群在应用母语时的自称, 却代表了 国家 这一更大 的政治共同体对该地区及其居民的定位.三种名称构成了三种话语, 在话语竞争的背后, 则是国家政权建设 和地方权力博弈间的复杂互动. 通过对这样一种话语竞争过程的分析, 本文试图探寻一条理解民国时代康区 的政治与族群进程的线索.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正是杜赞奇 (Prasenjit Duara ) 所主张的: 研究历史话语形成 的具体过程 , 从而 在所摄取的话语系统之外去发现历史性 .③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