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2016-05-17

颗 粒外层脂质膜表面镶嵌着 G 蛋白以三聚体构成的纤突 (Spike) ,为病毒中和抗原及与宿主受体结合的部位,M 蛋 白位于外壳内侧和核衣壳之间,连接内外两部分[1, 2]. 狂犬病病毒不耐高温, 悬液中的病毒经 56℃ 30-60 分钟 或100℃

2 分钟即失去感染力.脑组织内的狂犬病病毒在常 温、自溶条件下,可保持活力 7-10 天,4℃可保存 2-3 周. 狂犬病病毒在 pH 7.2-8.0 较为稳定,超过 pH

8 易被灭活.狂 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 、乙醇、过氧 化氢、高锰酸钾、碘制剂以及季铵类化合物(如苯扎溴铵) 等敏感[3].1:500 稀释的季胺类消毒剂、45%-70%乙醇、1%

6 肥皂水以及 5%-7%碘溶液均可在

1 分钟内灭活病毒, 但不易 被来苏水溶液灭活[4, 5]. 不同型别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不同:在犬、猫等哺乳动 物中传播,也称 街毒 的狂犬病病毒毒力很强,感染后一旦 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 100%,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 传染病;

而在蝙蝠中传播的狂犬病病毒毒力相对较弱.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RABV 一直被认为是狂犬病的唯 一病原[6]. 通过对来自尼日利亚的与 RABV 有血清学相关性 的病毒即 LBV(Lagos bat virus)和MOKV(Mokola virus) 的鉴定, 以及对

1970 年分离自南非被蝙蝠咬伤病人的 DUVV (Duvenhage virus)病毒的分析,发现了狂犬病病毒群的复 杂性,由此出现了 狂犬病相关病毒(Rabies-related virus) 和 狂犬病血清型 的术语, 目前分别将 RABV、 LBV、 MOKV、 DUVV 确定为四种血清型.

1950 年以来在欧洲分离到的蝙蝠病毒与 DUVV 呈血清 学相关性,应用单克隆抗体反应将欧洲蝙蝠病毒进一步分为 EBLV-1 (European bat lyssavirus 1) 和EBLV-2 (European bat lyssavirus 2) . 针对狂犬病相关病毒多样性的遗传进化研究, 产生了新的专业术语 基因型 ,并继续发现了新的基因型, 如1997 年从澳大利亚果蝠中分离到的 ABLV(Australian bat lyssavirus)确定为基因

7 型.为了更好地对日益增多的狂犬 病相关病毒进行归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axonomy Virus, ICTV) 主持设立了狂犬病病毒 属,将现存的基因型作为狂犬病病毒分类的基础,并结合系

7 统发生进化树的拓扑结构、单克隆抗体反应谱,以及生态、 宿主、地理范围等特征确立了病毒种类.

2014 年,ICTV 最新分类结果明确了

14 种(Species)狂 犬病病毒.除了上述

7 个基因型代表

7 种不同的狂犬病病毒 外,

21 世纪新发现的另外

7 种病毒包括从中亚食虫蝙蝠中分 离到的 KHUV(Khujand virus)和ARAV(Aravan virus), 从俄罗斯食虫蝙蝠中分离到的 IRKV(Irkut virus)和WCBV (West Caucasian bat virus),从非洲肯尼亚食虫蝙蝠中分离 到的 SHIBV(Shimoni bat virus),从法国、德国食虫蝙蝠中 分离到的 BBLV(Bokeloh bat lyssavirus)和坦桑尼亚非洲灵 猫身上分离到的 IKOV(Ikoma lyssavirus)[7].2011 年从西 班牙蝙蝠中分离到的 LLEBV(Lleida bat lyssavirus)尚未经 ICTV 明确归类[1] .

(二)实验室诊断 标本采集:病人发病后(死亡前)可采集其唾液(间隔 3-6 小时,至少采集

3 份) 、脑脊液、血清及颈后带毛囊的小 块皮肤;

病人死后最好采集其脑组织标本(小脑和脑干)进 行实验室检测[6, 8]. 直接免疫荧光法 (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DFA) 是狂犬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人和 动物脑组织中的病毒抗原[6, 9].临床病例活体组织标本(如 颈后部皮肤毛囊)亦可进行 DFA 检测[6].直接快速免疫组 化法(Direct Rapid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 DRIT)及酶联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