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2016-03-11

West, 2015), 它吸引了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生物学 等众多学科的研究者, 采用实验、脑成像、数学建 模等诸多手段不断探索(e.g., Clavien &

Chapuisat, 2016;

Harbaugh, Mayr, &

Burghart, 2007).具体而 言, 能够给群体带来利益但却导致个体适应性降 低的利他行为如何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对利己行 为保持相对的遗传优势, 并最终通过进化得以沿 袭呢?本文根据目前最新的实验证据提出两条路 径(如图

1 所示)进行解释:首先, 于个体内部, 利 他是一种自激励的过程, 能够促进身心的正性互 动(Hu, Li, Jia, &

Xie, 2016;

Li &

Xie, 2017), 因而 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提高助人者自身在当时环 境中的适应性;

其次, 于个体外部, 利他是一种 信号, 展现助人者的个人品质, 向他人表明自己 是一个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 从而促进群体内的 他人选择与自己合作、在群体中获得地位, 以及 增加择偶机会(Bereczkei, Birkas, &

Kerekes, 2010;

Fehrler &

Przepiorka, 2013;

Hardy &

van Vugt, 2006;

Moore et al., 2013;

Roberts, 1998).双路径描述了 助人者的适应性如何通过利他而得以增加的过程, 为理解人类利他行为如何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2 内部路径:利他的自激励效应 巴斯(1998/2007)在《进化心理学:心理学的 新科学》一书中提到, 从进化的视角看来, 还存 在大量的利他主义机制有待探讨 .Hu 等(2016) 新近提出了利他的 自激励效应 , 尝试从身心互 动的角度阐述利他对助人者自身带来的影响, 并 探讨其在进化上可能存在的优势. 2.1 身心互动的理论构想 对个体而言, 身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由生 理和心理资源共同构成.我们提出身心互动的观 点, 认为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的 互动路径, 由身到心 与 由心到身 两个过程共 同构建起完整的 身心一体 回路;

而且, 身心之 间的关系既可以形成身与心的相互促进, 也可能 相互消耗.有关 具身认知 的研究验证了 由身到 心 的作用路径, 揭示生理系统的状态会对心理 系统产生影响, 并且已经得到了温度(Williams &

Bargh, 2008)、明度(Zhong, Bohns, &

Gino, 2010)、 触觉(Ackerman, Nocera, &

Bargh, 2010)、 味觉(Cai, Yang, Wyer Jr, &

Xu, 2017)等多种生理体验影响 知觉、认知、行为等心理系统变量的实验支持. 然而, 最新的实验证据发现, 与此作用相反的路 径, 即 由心到身 也同样成立, 个体的生理系统 同样会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 心理层面的认知过 第9期谢晓非等: 利他仅仅利他吗?――进化视角的双路径模型

1443 程与认知体验会改变生理系统的状态与感知.例如, 生理疼痛体验不仅仅依赖于外部伤害性刺激, 也受到心理系统的影响.实验发现, 不公平感会 增加疼痛知觉(孙晶尧, 2013), 而利他行为有助于 缓解疼痛知觉(林靖, 2013;

徐超, 2014). 利他行为的 自激励效应 遵循 由心到身 的 思路, 并且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良性身心过程, 即 助人者因为实施利他行为而获得自身的某种生物 性的反馈, 从而提升个体的正性感受.所谓 自激 励 , 体现在利他行为可以使助人者通过调整自 身心理层面的资源, 为心理过程带来积极影响, 并且这种正性影响会延伸到生理层面, 从而进一 步启动个体内部身心的正性循环.在特定的条件 下, 利他产生的内部效用(包括心理、生理层面) 的增益能够弥补甚至足以超过利他行为引起的外 部效用(包括物质资源等)的损失. 因此, 利他不仅 仅意味着将资源单向传递给受助者, 更是对助人 者本人的一种自我激励的过程. 过往研究发现, 在普通人对利他的原型认知 中, 即使当行为的结果是随机决定的、不可控、 不可预测时, 相比于那些出于自私动机做亲社会 行为的个体, 人们也认为无私的亲社会行为者更 少从行为中获益(Lin-Healy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