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5-08-17

如何监管在线教育的师资 问题,显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 问题.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国家高 新区实验学校校长) 公职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当有边界 罗树庚 公职教师能否参与在线有偿授课?既然这个 问题已经出现,我们就应该及时修订相关规定,让有 关在线培训平台和公职教师无 可乘之机 ,无 擦边 球 可打. 评今日锐近日, 一份教育孩子读书的 专业 建议 在网上走红, 从 《莫生气》 到 《论持 久战》 , 再到 《强迫症的自我恢复》 …… 最后一阶段则推荐了一本 《活着》 , 让人 啼笑皆非.刚刚过去的国庆加中秋长 假, 本是不少中小学生期待已久的假 期, 没承想, 一些孩子还未放肆玩耍一 天, 就要被送进各种课外补习机构里补 课, 黄金周 变成了 补课周 . 不可否认,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 减轻学生负担上的力度有增无减, 关 于减负的文件一发再发, 言词也一次 比一次强烈.但一些地方的教育现实 却令人尴尬: 不仅学生的负担没有显 著减下来, 甚至家长也不得不承受繁 重的 课业负担 , 开始抱怨教育负担 太重. 教育本就不是学校一方的单打独 斗, 为人父母, 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教 育孩子的重任.从这点而言, 辅导孩 子功课、 帮助孩子塑造良好行为习惯 本就是分内之事.如若家长放任不 管, 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 对学校教育 不积极配合, 孩子成长势必难以达到 预期效果.部分家长每天神经紧绷, 感慨时间不够、 作业太难, 也不利于孩 子成长.毕竟, 学习的主体是孩子, 家 长如此心神不宁、 抱怨甚多, 很多都源 于自身的教育焦虑. 不可否认, 个别学校公然将 减负 令 抛在一边, 课后作业看似是少了, 但却以新的形式重新回到学生手中. 各种教育 APP 应用, 看似丰富了日常 教学, 但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新的烦 恼.这些诞生于 互联网+ 下的教育 形式, 既耗费了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 也让不少家长疲于奔命.但对教师而 言, 教育上的创新实属必要, 家校合作 也很重要, 原本想借助此举使家校之 间形成合力, 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 果.家长的不理解, 反而会挫伤教师 的积极性. 家长受累抱怨, 教师辛苦难慰, 问 题根源何在?开学之初, 笔者所在学 校举行新生军训, 不少家长前来围观, 看到有孩子军训期间站姿不端、 嘻嘻 哈哈, 家长很是不满;

而当学校开始对 孩子严格要求时, 不少家长又直言孩 子还小, 不必要求过严.显然, 对于心 存焦虑和不安的家长而言, 学校的任 何举动都可能会让其不满.担心孩子 作业不认真, 于是守着孩子做作业;

担 心孩子行为习惯不好, 于是苦口婆心 进行教育.家长这种 浸入式 的教育 一旦开始, 就很容易混淆哪些是自身 所应承担的责任, 哪些又是学校该承 担的责任.不给孩子预留自我成长、 发展自主的空间, 不界定清楚家庭教 育和学校教育的权责, 眉毛胡子一把 抓之下, 家长不劳累、 不抱怨才怪. 当务之急, 是划清家校之间的责 任界限.诸如孩子作业对错、 学习方 法这些知识性问题, 当回归学校教育 来解决;

而像性格塑造、 习惯纠正这些 行为性问题, 则应以家庭教育为主. 厘清权责, 明确各自界限, 家校之间保 持好相互信任、 相互合作的关系, 家长 身上的教育焦虑才能释然. (作者系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 校教师) 减负不能 靠单打独斗 王瑶 当前, 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 渴求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 度, 但现状是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 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的钱学森之 问, 犹如悬在半空的 达摩克里斯 之剑 , 不断拷问着每一个教育工 作者. 据媒体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