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2014-09-05

而谜语则多为民间创 作,在百姓间口耳相传,形式多为「事物 谜」,谜底通常是人体、动植物、日常用 物、自然现象等. 其二是谜面的形式.灯谜的谜面提示较 少,往往只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或一个 字,难度颇高.如一则旧灯谜,谜面仅「胡须」两字,猜《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 为难养也」(女子和小孩不长胡子).近代 灯谜中如「航空信」猜地名「高邮」,「立 等图章」猜成语「刻不容缓」,都是这般;

而谜语的谜面往往是民歌、童谣的形式,琅 琅上口,描述通俗而生动.如「上边毛,下 边毛,中间有个水葡萄」,猜「眼睛」,又如「头顶芙蓉不用栽,身披锦袍不用裁,虽 然不是英雄将,叫得千门万户开」,猜「雄鸡」. 三是作谜的规则.灯谜的设计十分严格, 要求谜面字字有着落,谜面和谜底不可有相 同的字,讲究一个「扣」字,如灯谜谜面 「不准动手」,猜「戒指」,文义上,「不 准动」扣「戒」字,「手」扣「指」字;

谜 语的设计则没太多讲究,只要点出谜底事物 的特徵就可.譬如U「生的不能吃,熟的不 能吃,一边烧,一边吃」,猜「香烟」,再 看另一个字谜U「上边常在水里,下边常在 天上,上边滋味很鲜,下边光芒万丈」,猜一「鲁」字,从谜面「鱼」和「日」的特徵 上推敲,便可得谜底. 总括而言,灯谜通常较深奥严谨,而谜语 则较显浅通俗.所以千百年来,灯谜在文人 圈子中较流行,而谜语则受平民百姓和小孩 子欢迎. 星期三见报 区区有游情区区有游情沿启德河畔漫步 见证危机变转机 有河方可建村,河的大小,决定了 村落的规模.启德河并不壮阔,比不 上元朗锦田、上水双鱼、大埔林村等 河流;

故此,九龙城村落虽多,禾田 却少,村民经济不算富裕.然而,这 些先天不足,加上后天也不如意,却 从来没有使九龙城没落. 上世纪30年代,启德河尚未命名, 它的前身叫凤凰溪,那是从慈云山流 下来,途经竹园、蒲岗村、石鼓垄 村、最后流入九龙湾的一条小溪.

19 世纪初,是九龙城最风光的岁 月,1875年龙津桥建成,1892年桥头 堡扩建,加建了接官亭.桥头至城寨 成了墟市,商贾云集、商品集散,时 称九龙街,这市集能媲美香港任何一 个墟市,风头无两. 可惜,1911年九广铁路通车,1902 年、1920年大埔公路、青山公路又相 继建成,新界各地商品可直达九龙, 这大大打击了龙津码头的经济价值. 1932年,港府为了配合新式的油麻地 小轮,把龙津码头改建成「九龙城码 头」;

1942年,侵占香港的日军更为 了扩建机场,而把整个码头拆掉,从此,龙津桥消失了. 竹园制粉厂 专制沙河粉 自此,九龙城又变回了清静的郊 区,眯屑一婆寮严壬1930年的游 历,这里的村落均很朴素,居民多以 种菜、养猪、制作加工食品为生.他 到过竹园,谓竹园村「近麓处,村居 错落,有制粉厂三所,曰锦生昌…… 所制皆为沙河粉,有镬四磨四,工人 十余,分任、磨、煮、晒、卷、切等 工作……」笔者近日到该处查察,在 沙田坳道与龙翔道交界处、绿色小巴 站的路边,赫然横竖着一个铁制牌 匾,上书「竹园乡」三个大字,白底 黑字、茁壮有力.牌匾旁仍有经营面 店者,好像诉说着这里以前真的是制 粉面的地方. 跨过龙翔道,来到 彩虹道户外体育场,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启 德游乐场的旧址,也 是上世纪30年代蒲岗 村的所在.村名蒲岗 者,蒲字是纪念先祖 从福建莆田而来,岗 字指的是村靠的山 岗.这山岗现今仍 在,游乐场有小路上 山,山上有一所避雨 亭,中国式的四角斜 顶,顶尖上的装饰亦 是一所一式的小方亭,别致有趣.站 在这里,可看到对面的启德花园、看 到启德明渠的修筑工程,也看到历史 的变幻. 根婆寮衙枋,「蒲岗山,高不 及百尺,满山蓊郁,翠霭盈盈,居民 百家,饲猪种菜自给,或制粉以膳於 市,怡怡然也.」村民林姓,他们的 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