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865397499 2014-03-07

9 内部循环逐渐向产业间复合循环转变,由生产领域逐渐向生产、 流通、 消费全社会转变, 由低质循环逐渐向增值、 高质循环转变, 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补短板、增质量、拓领域、实现持续快速发 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新的发展环境为循环经济带来新机遇 十三五 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处于大有作为的战 略机遇期, 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历史新 阶段,循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两区一圈一带 区 域战略深入实施,对接融入 一带一路 、环渤海经济区、京津 冀协同发展,将为我市集聚高端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承接配套 产业转移带来良好机遇.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互联网+ 中国制造

2025 行动计划深 入实施,将为循环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综合示范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使我市变压力为动力, 可以发挥政策集成、资金整合的优势,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 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 两个示 范城市 建设为抓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突破技术制约瓶颈, 强化发展要素支撑,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

10 水平,发展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施

4923 工程,努力形 成绿色产业结构、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推动产业与生 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秀美宜居新聊城.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运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法规保障、制度规范等手段,强化政 府推动作用,明晰公众责任和义务,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合 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把发展循环经济融入经 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 加强与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衔 接,重点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循环式组 合,全面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生产、流通、消费耦合共 生的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创新驱动、完善体系、力求实效.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 新、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创新驱动机制,健全法规制度、 决策运行和评价考核体系,促进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 循环发展格局,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循环经济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4.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结合各地主体功能定位、 经济特点、资源禀赋和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